我国拥有漫长的历史,除了诗词佳句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而这些成语除了本身的意思外,许多都是有典故的,那么本期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四分五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吧。
四分五裂是什么意思
四分五裂释义为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分五裂出自哪里
四分五裂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
四分五裂的典故
四分五裂这个成语与战国时魏国的生存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战国七雄中,生存环境相对较好的有三个诸侯国,分别是秦、齐、楚。而魏国堪称是战国七雄中生存环境最为恶劣的了,东、西、南、北四境,均无险可守。魏国此时的地盘,基本上是黄河(省与省的界河南端)以东,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省邯郸市以南,山东省菏泽市以东,河南省漯河市以北。需要说明的是,韩国的疆域北端,包括山西省临汾市一带。也就是说,从魏国国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到黄河东岸的蒲坂(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以西),只有一条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的狭长通道可走。
公元前317年,张仪为了推行自己的连横之策,来游说魏襄王魏嗣。张仪对魏襄王说“魏居天下之中,为诸侯四方通达之地,没有名山大川为之天险。韩国国都郑至大梁,不过二百余里,不要说骑马,就是步行,大部队很快也能跑到大梁去。”张仪要吓唬魏襄王,自然要把形势说得让魏人直起鸡皮疙瘩。但在整体上,张仪说的并非夸张。魏国在北边有强大的赵国,赵、魏之间约以漳水为界,地势低平,赵兵如果南下侵魏,是比较方便的。魏国在东方最强大的敌人无疑是老冤家齐国,齐、魏之间约以今山东菏泽一带为界,这里地势也不高,齐兵如果顺势攻魏,会让魏国防不胜防。
魏国四面皆有强敌,这意味着魏国的总兵力需要分成相对平均的四部,北御赵,东御齐,南御楚,西御秦。张仪仗着这一点,就吓唬魏襄王“大王不与秦联合,四面皆有大敌,赵攻魏之北,齐攻魏之东,楚攻魏之南,秦、韩攻魏之西,请问大王,你如何防御?如此形势,既四分五裂之道也。”后世认为,这就是成语“四分五裂”的出处。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