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老的“原彖象第四”之谜
孔子口中的“十翼”,在卦辞中称为“彖传”,在爻辞中称为“象传”。对于文王卦辞我们称之为“彖”,周公爻辞我们称之为“象”。《系辞传》中关于彖的描述有四重含义。一说,“彖是关于形象,爻是关于变化”;二说,“易即是象,象即是像,彖是材质,爻是模仿天下万物的动态”;三说,“八卦以形象呈现,爻彖以言辞表达”;四说,“明白彖辞的人,已经领悟过半的道理。”
卦象、爻辞与辞义被巧妙分为三个部分,又相互交织在一起。描述天时的现象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在其中显露无遗。圣人通过观察这些现象设立卦象并附加言辞以明示吉凶。刚柔相推产生变化,而观察这些变化则体现在卦象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君子会观察卦象理解其含义,在行动时则观察变化进行卜筮。圣人通过描绘世间万物的形态和动态来创造卦象和爻辞。比如,说到八卦的排列组合,其含义就在其中;说到刚柔相推的原理,变化也在其中。
关于周公的爻辞与文王卦辞之间的关系,周公通过系辞于六爻来解释其意义,其实这些辞义本质上来源于卦象。关于“彖”的含义,《广雅疏证》解释为“挩也”,意为退避。《说文解字》解释为“豕也”,意为走或退避。“挩”与“脱”相通,“脱”与“彖”声音相近。“彖”可以理解为退避的意思。
文王告诫那些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的人:“彖,退则安然”。他希望人们能够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孔子在赞美中也提到了“遯世无闷”,意味着遁世避世可以使人远离烦恼。
通过了解一退避的道理,可以概括出易经的全貌。周公根据文王的意图将辞义系于爻上并命名为象。孔子进一步解释了象的含义:“象即是像”。阳退阴进或阴进阳退的现象就是象的表现。
孔子特别指出鼎和观两卦为象的代表。这两卦体现了天地相似的道理,如屯退而鼎进,革退而蒙进成观等。
最后阐述了彖与象之间的关系:“彖是总的论述一卦的含义,而象则是详细解释一爻的意义”。然而两者本质上是相通的。“易即是象”,“彖即言乎象者也”。王弼所说的“彖是统论一卦之体”,只是对两者关系的一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