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气-黄宗羲《易学象数论》

《钦定四库全书》之《易学象数论卷二》

作者:黄宗羲(撰),余姚人。

卷一内容简述:

《易纬》中阐述了卦气的理论,其中京房对此学说的精通尤为出色。他以坎、震、离、兑四卦主导二十四节气。其余六十卦则从“中孚卦”开始,每卦有六爻,每爻代表一日,总计三百六十日。还有五天及四分之一天的时间,每日分为八十分,这些时间则均匀分布于六十卦中。

对于“卦气”的理解,孔颖达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他提到剥卦阳气之尽,在九月末;十月则是纯坤卦当道。坤卦持续六日七分,所以称之为七日来复。王昭素对此持有异议,认为坤卦结束后,复卦阳气的到来并非在十月末的冬至之日。对此,作者认为王昭素虽然指出了问题,但未深入领会卦气的真正精髓。他以十二辟卦为例,详细解释了剥卦至复卦的时间计算,并指出孔氏的解释与易经的七日来复并不吻合。

接下来,作者详细阐述了其他学者对卦气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方法,如赵汝楳和叶氏的观点。还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卦气计算方法,如焦氏、魏伯阳等的方法。史绳祖则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认为革卦和节卦在时序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也强调了天地节和天地革的重要性。作者还提到了邵子、张理等人的先天图和后天图的卦气理论。这些理论各有特色,但都反映了人们对易经的深入理解和探索。这些理论虽然有所差异,但都是基于各自的见解和理解而得出的结论。除了传统的六日七分理论外,还有其他如两卦直一日、一爻直一日等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是根据总体的大运和小运来进行分配的,有时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关于卦的排列顺序,只有序卦是可靠的依据。序卦的时日意义不能强行解读。汉代儒者试图从卦名中寻找其含义,如中孚卦的起始意义等。然而这些解读有时过于牵强附会,并非易经的真正论断。自宋儒开始,儒家学说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变。他们以阴阳升降消长为核心思想,对经典文献中的四时方位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这一变革,仿佛是对汉儒学说的重新解读与深化,如同数字二与五相加等于十,两者相辅相成,难以区分孰优孰劣。

宋儒的阐述,如同绘制一幅生动的画面,以奇偶的升降消长描绘出世界的运转规律。他们深入剖析经典文献中的四时方位,赋予其新的含义,使得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机。

汉儒之义,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与传承,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石。而宋儒之画,则是在汉儒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经典中的深层含义,为儒家学说注入了新的活力。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儒家学说的丰富多彩。

这一转变,犹如春风拂面,使得儒家学说更加深入人心。宋儒的学说,不仅继承了汉儒的精髓,更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他们的思想,如同一股清新的泉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引导人们深入探索儒家学说的奥秘。

风水大师,风水宝地,住宅风水,阳宅风水,看风水,风水学,办公室风水,祖坟风水,房屋风水,墓地风水,风水先生,房子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