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祝酒词(遥远的祝酒词(贺词))

遥远的祝酒词(贺词)

——写在洪山技校78级电钳二班同学四十年聚会前夜

文/刘培华

戊戌仲秋(9月22日),山东煤矿洪山技校78级电钳二班同学四十年聚会在淄博原校园举行。鄙人因内退返聘民企,身不由己,出差南京,同学四十年聚会缺席,深感遗憾。是夜,回想40年的同学情,感慨良多,身卧宾馆之榻,辗转难眠,夜不成寐。往事如烟,历历在目,40年前的情景恍如昨日。感慨之余,夜深人静,写下此拙文,是为“祝酒词”,烦请宋玉璞同学承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至此洪山技校78级电钳二班同学四十周年聚会顺利举行之际,谨借此文向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祝贺!本人因紧急公务外出未归,不能如期赴会,向大家致以深深的歉意!

在此,我敬酒三杯,弥补不能亲临现场之憾!

第一杯聚首母校,欢聚一堂,回顾旧岁月。

相识四十余年,别离三十八载,昔日风华正茂,如今花甲之年,聚首母校,激情难以言表。同学40年的牵挂给了我们相约再聚的足够理由,40年了,这是我们班第一次大规模的同学聚会,今天的相聚,实属不易,弥足珍贵,可喜可贺!组委会功德无量!不过,我们还是有些许遗憾,看微信群内信息得知有几位同学(包括鄙人)由于工作忙或家中有事不能到会;有几位因失联无缘聚会;据悉还有三位同学已故,让我们表示对他们深切的怀念。

久别重逢,欢聚一堂,喜气洋洋!有说不尽的离情别绪,更有道不完的艰辛喜悦,我愿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美好欢乐的时光,请大家把握和珍惜这次难得难忘的同学相聚,在一起尽情地诉说,静静地聆听,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重叙往日的友情,倾诉生活的苦乐,互道别离的思念,畅叙人生的经历,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尽享重逢的欢乐和喜悦。所有的欣慰,所有的苦涩,所有的风风雨雨,且让我们一道来分享,一起去分担。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时光荏苒,时代变迁,40年弹指一挥间,40载春秋,风雨兼程。如今我们相聚,重游校园,把盏言欢,必将勾起心中那段尘封多年的回忆,引出多少对生活的感慨。那些曾经如花的季节,那些开心的往事,那快乐的少年时代,仿佛回到40年前……

忆校貌,叙班情,共述同窗情;慰离别,敦友谊,畅谈阔别谊。重温那一份纯真而原始的情感,回忆那段激情的岁月,让人铭心镂骨,终生难忘,激动不已!校园里留下了一串串感人的青春乐章,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这里收获许多许多,建立深厚的师生情、同学情。40年前校园许许多多的往事、点点滴滴、一些情景就像电视连续剧剧情一样时时浮现眼前,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度过了最纯洁和最美好的时光,学校生活的一桩桩、一幕幕回放,难忘的情景如数家珍,依然是那么记忆犹新,依然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无忧无虑地嬉笑打闹,有时会面红耳赤,一会又烟消云,教室里同学们欢声笑语犹响在耳;操场上同学们歌声嘹亮荡漾于耳边;实习场车间里汗流浃背——母校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我们珍藏的记忆,实在令人留恋,毕竟其中镌刻了太多的憧憬和历练。

吹不散的是往事,打不湿的是记忆。一晃我们毕业38年了,38年前惜惜相别的场面还记忆犹新……抚今追思,“再见”的话音犹在耳旁,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诲,忘不了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38年前,我们满怀憧憬,带着理想,告别老师,告别母校,奔向祖国的大江南北,走向各条战线。离开校园后的38年中,同学们经历了多少创业艰辛?体验了多少酸甜苦辣?收获了多少春华秋实?分别的38年,大家为学业求索,为生活奔波,为家庭操劳,为子女操心,为事业忙碌。我们毕业前后的那个年代,是一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多少同学为了生计而远离家乡奔向外地远方,无论奔波到何处,想起同班同桌的你!我们相互的怀念,并不仅仅是因为曾经的学习,而是因为这里有我们走过的共同的岁月,这里有我们深深回忆与刻骨铭心的眷念……今天我们即将留下永恒的记忆与欢笑!

曾记得,毕业那年,我们只能留下通讯地址,写写书信;如今我们扫扫微信,就能联系天南地北。当年,我们没有手机、彩电、空调、更没有高铁和电脑,如今,我们都享受着当代生活的极大便利和自由。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注定了你我都有诉不完的美好故事。滚滚长江水奔腾向前,谱写了同学的乐章;滔滔黄河流一泻千里,撰写了友情的故事!两个春秋的故事,我们整整用了四十载来复述、咀嚼和保管。期间,是我班团支书高振生建立微信群,将“失联”的同学串起来,才有了今天的聚会,才有了故事的续集。

回望人生的每一段历程,回首那段岁月,我的感悟是我们没机会读大学,不是我们的能力问题,只是时代和偶然的机遇促成我们走到了一起,从事不同的行业,选择不同的职业。同学中有的经商、有的为官、有的从教,有的干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也有一些同学因企业改革而下岗待业。我们不去比较取得什么样的社会成就,没必要去计较身份与社会地位的高低,也没必要去苛求财富的多少,只是珍惜这来之不易彼此共处的时光就可以了。今天,40年后再聚首,让我们激动、兴奋和自豪!激动地是,我们今天欢聚一堂,兴奋的是我们仍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自豪的是我们还保存着一份至纯之情,至真之谊!

忆往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曾经,我们经历了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青春燃烧的激情岁月;曾经我们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奋斗的拼搏,成功的喜悦和风雨的洗礼。40年实实在在的生活,让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霜雪雨,多少千难万苦;不仅承载了我们不尽的牵挂和永远的感恩,也记录了我们成功时的喜悦和失意时的忧伤。40年的时光,足以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体味了人生百味,每一次的拼搏与努力,每一次的成功与喜悦,都是我们一生永远珍贵的记忆和成长进步不可缺少的阶梯。

从1978年10月到2018年9月,虽然只是短短的40年,可是,40年的风华岁月,不仅跨越了两个世纪,也跨越了我们从青年到老年的人生转折。40年的风霜雨雪,春秋年华,让我们青春华少演变成了两鬓染霜;40年的沧海桑田,蹉跎岁月,将我们历练的成熟稳重,将我们清秀稚嫩的脸庞雕刻了条条的沟壑,昔日风华正茂的我们如今都已满头斑白。我们从怀揣许多美好梦想的青年,走到了肩挑事业和家庭重担的中年,现已退休步入了年逾花甲的老年,大多同学已赋闲在家,含饴弄孙,开始安度幸福的晚年。

40年花开花落,令人感慨万千。40年,已够久远,人生能有几个40年!40年,在人类的历史中只是短短的瞬间,但对于每个人,是不短暂的人生经历。对于我们,这40年是一生中最富有生机和激情的年代,这是成长的40年、收获的40年,是生命中黄金的40年!

同学们,40年转眼间烟消云散,岁月无情地把我们推进了人生的秋天,红颜退去白发添,这是上苍赐予我们的财富。40年的岁月光阴,变化了我们的容颜,增添了我们的华发,成熟了我们的心态。40年的岁月光阴,放飞了我们的梦想,收获了我们的期待,造就了我们的人生。

40年前的欢歌和笑语我们还彼此铭记,40年来的友谊和感情我们都格外珍惜。

——为我们的相聚干杯!

第二杯感怀恩师,心念同窗,重叙师生情。

推杯换盏,表不尽真挚同窗情;笑语欢歌,叙不尽真挚师生谊。

桃李芬芳,师恩难忘。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我们尊敬的班主任李谦基、张克亮……等老师。本次聚会李老师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是策划者、组织者。当年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嘱托,还时常闪现在眼前。是老师用高尚的情操和辛勤的汗水,孜孜不倦,让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收获了学业;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以及热爱生活的信念,为我们奠定了人生的基础;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我们更收获了真挚、纯洁的友谊。

世间有种情感,虽然不能时时相聚,但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同学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学友谊情,同学这个多么亲切、美好称谓!同学!永远是人生中的特殊群体,是朋友、是同志,而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和同志!他比亲人多了些熟知,比朋友多了些亲切。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同学的情最真,同学的意最浓,同学的爱最无私。同学是永恒的,友谊是长存的。

漫漫风雨求学路,日月可鉴同学情。一张通知书,相聚校园中,从此我们是同学,这一称呼伴终生。40年前我们带着青春年少的热情,同窗苦读、朝夕相处,共同度过了人生最纯真,最美好,最值得留恋的技校生活。两年的同窗生涯,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包容,在这里我们收获了许多许多,结下了深厚的同窗谊、同学情。

40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同窗生涯是我们友谊的基石。俗话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一日同窗,终身为友。同学友谊就是这割不断的情,也是分不开的缘。同学不分贵和贱,同学没有富和穷。同学情是一份真挚的情,同学情是一份难忘的情。同学是情同手足的亲弟兄。感谢同学,给了我那段不寻常的记忆,感谢生活,给了我那段难忘的经历。人的一生,或许会有许多人和你擦肩而过,或许会有许多份感情充斥你左右。,我觉得,学生时代的感情应该是最纯最真的。

人生沉浮几十载,同窗之谊情最真。一本毕业证,各自奔西东。告别校园,我们走上社会,掀开了新的人生篇章,就业工作、升学深造、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担负起了家庭和社会的重担。38年来,虽然我们不常见,同学情谊装心中。40年的风雨,岁月的沧桑和磨砺,洗尽了我们青春的年华和天真烂漫,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份深深的同学情谊;40年的岁月,时光磨砺了我们的精神,岁月雕刻了我们的容颜,不变的是彼此之间永远真挚的情谊!岁月改变不了我们怀念母校、感恩老师、想念同学的深厚感情。

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无论人生沉浮与贫贱富贵怎样变化,40年来,我们都历经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变迁,,永远不变的是用40年时间打磨出的深厚友情。4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创造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世事的浮浮沉沉之后,才发觉让我们最难以忘怀、难以割舍的依旧是那份浓浓的同学情。尽管由于各种原因,聚少离多,有的甚至失去联系。由于通讯不便地址变化,我们以前无法联系;由于工作的忙碌,疏于联络;可同学之间的情谊不会变,同学之间的思念不会变,相互之间的祝福更不会变。我们同学情犹在,我们彼此的挂念和关心犹在,大家始终惦记着同学之间的真挚与祝福。彼此的思念在日益加深,彼此间默默地祝福从未间断。友谊不曾因岁月的流逝、境遇的变迁而褪色、而淡漠。我们无私和纯朴真挚的同学情谊,恰如淳厚的陈年佳酿,历久弥香;愈久愈珍贵,越久越醇香,愈久愈甘甜;越品味越浓,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这份情谊如同一首深情的歌,悠远深长而回味无穷。

千言,道不尽四十年的人生历程;万语,诉不完同学的纯洁友谊。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彼此的思念和相聚的期盼,始终是深藏心底的一份牵挂!同学情是世间最纯真最美好的感情,值得永远铭记。让我们彼此珍惜,共同拥有,把这份珍贵的师生情镌刻在心中。

——为我们的情谊干杯!

第三杯畅想未来,激情满怀,共创新天地。

忆往昔,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这40年中,我们有付出、有回报,都在描绘着自己不同的人生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将来我们一定会生活得更好。

昨天,正是今天最深情的回忆;今天,又是昨天梦想的现实;明天,我们将把今天这动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记忆的硬盘里,让它永远闪耀着绚丽的光芒!

已过四十年,2018,我们都已年过花甲,岁月蹉跎、子孙绕膝、享受那浓浓的天伦之乐,我们非常地欣慰。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人生大幕,刚刚开拉。

再过十年,2028,我们都已年过古稀,可还再把激情挥洒。过去努力,是落叶随风;现在努力,是老树新芽。

再过二十年,2038,我们已经耄耋之年。但愿满头黑发,满口牙,腿矫健,身挺拔。我们相邀,一个都不少,我们出游,路能走,山能爬。闲看风云变幻,淡泊富贵荣华;世上瑰宝千千万,只有健康无价。

再过三十年,2048,九十岁的聚会,你还在吗?我思念的同学们,身体怎样?是否耳不聋,眼不花?回忆同窗,无限伤感;突闻噩耗,分外惊讶。抽刀怎能断水,天命安可叱咤!不管钱多厚,官多大,阎王照样往里拉。怀一份千里共婵娟的心愿,随缘听命吧。

再过四十年,2058,我们当中,还有人在吗?请准备纸钱、炉香,将我们的名字,在青烟中融化。

火红的青春和燃烧的岁月曾伴我们一同走过,在过去的40年大家在不同的城市,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事业奔波,为家庭操劳;而如今,激情与梦想已难觅寻踪,我们将进入人生的下一个转折点,扮演新的角色,重新迎接下一个人生的春天!剩下的是更加务实的生活态度,以及为家人、为朋友、为社会担负起应尽的责任;虽然岁月的风霜已爬上眼角,但岁月的沉淀让我们有着更加丰富的人生色彩;生活的历练,让我们有着更加沉稳的人生态度。我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不论我们目前境遇如何,今后的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珍惜友情。为老伴服务、为儿女服务、为他人服务。热爱今天的生活,更热爱美好的明天。

六十岁,不言老。人们常说晚霞灿烂落红美,人到花甲正金秋。六十岁,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好好活着。我们无需所谓的功成名就,事业辉煌,更无须攀贵比富。我们只需好好想想,六十岁后的人生该保持怎样的人生姿态?我想有仨足矣一是耳顺,二是心宽,三是体健。六十岁,完全可以重塑一个全新的自己。六十岁,只是人生征途中的新起点。现在,我们面前就是这一新的起点,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迎接起跑的号令,再向前行二十年,三十年,以至四十年。同学们,我们出发吧!风光无限好,花甲更灿烂!

——为我们的未来干杯!

同学们,举起酒杯,斟满幸福的泪水,端起灿烂的欢笑,为了我们难忘的过去,为了我们幸福的未来,为了我们期盼已久,终于如愿的欢聚,为了世上最完美的师生情、同窗谊,干杯!来吧,老同学!道一声珍重,说一声长远。让我们尽情地欢笑,尽情地畅谈。

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聚会!这是一次真诚叙旧的聚会!这是一次温馨的聚会!这是一个相逢的庆典!这是一部永恒的诗篇!这次同学聚会必然会在我们今后的人生记忆里抹上浓重而精彩的一笔。这次相聚,相信将永远定格在每个人人生的记忆里!

我相信,聚会必将达到“重叙旧情、互诉衷肠、促进沟通、增进友谊、互勉共进”的预期目的,也会给我们留下又一个极其难忘的回忆。愿我们的友谊,在回忆中永恒,在怀念中升华!

祝同学聚会圆满成功!

,由衷地感谢组委会的同学们,为本次聚会所作的工作、所付出的努力,是他们促成今天的聚会,才圆了多少年来大家心中的企盼。你们用心了,辛苦了!向你们致敬!

衷心祝福老师和同学们家庭幸福美满,心情阳光灿烂,健康如日中天,未来风光无限!祝我们的同学情谊地久天长!

谨以此文,代表我心底最真诚的祝福,送给每位同学和老师!

刘培华 谨上

(戊戌仲秋夜于南京)

作者简介

刘培华,笔名乡隐居士,57年生,利津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煤矿作协、山东省散文学会、东营市作协会员,《东营日报》特约记者,《利津商业史话》编委,《中国乡村》杂志编辑。作品发表于各大报刊和网络平台。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