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计 无中生有
题解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
原文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注释
诳也,非诳也诳,欺骗,迷惑。全句意为虚假之事,又非虚假之事。实其所诳也实,实在,真实。实其所诳,是说把真实的东西充实到假象之中。少阴、太阴、太阳原指《易经》中的兑卦(少阴)、巽(太阴)、震卦(太阳)。
译文
用虚假情况迷惑敌人,但又不完全是虚假情况,因为在虚假情况中又有真实的行动。在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中,隐藏着大的军事行动;大的隐蔽的军事行动,又常常在非常公开的、大的军事行动中进行。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蒿为人千余,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注释
令狐潮唐代安禄山的部将,原是雍丘县令,张巡的同学。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时投降叛军,后率军围攻雍丘,被张巡打败。张巡唐代南阳人,原为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受到群众拥戴,率军坚守雍丘,与数倍于己的叛军激战,击败令狐潮;后移守睢阳,坚持数月。张巡足智多谋,善于用计,打了很多漂亮仗,后因兵尽粮绝,壮烈牺牲。人们为他建祠以表纪念。缒用绳子系住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为古代防守时一种出城方法。
译文
无而装作有,这就是欺骗。欺骗行为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容易被对方发觉。,空无不能始终空无。使无转变为有,这就是由假转变为真,由虚转变为实。自始至终是无,那是不能打败敌人的。由无变为有,就能击败敌人。如唐朝叛将令狐潮围攻雍丘城,雍丘城守将张巡命士兵扎一千多个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夜里用绳子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地朝草人射箭,张巡一夜之间得到几十万支箭。以后,张巡夜里再把人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看看好笑,以为又是草人,并不防备。于是,张巡选派五百名敢死队员,连夜缒下城去,攻击令狐潮的军营,烧毁营帐,把令狐潮的部队追杀到十多里之外去了。
传世典故
我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中说 “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主张以无的假象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化虚为实,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可见本计的特点是制造一种假象,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警惕,然后又化无为有,化假为真,化虚为实。真的攻击敌人了,而敌人却仍然以为是假的,不做防备,从而为我所乘,战而胜之。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县)。不久,安禄山的部将令狐潮又纠合四万人马,反围雍丘。张巡几次出兵,虽将令狐潮的人马击败,但他手中的箭矢却消耗殆尽。为此,张巡十分焦急。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启发了他,于是,他立即下令搜集城中稻草,扎成一千多个草人,穿上黑衣,扮成诸军士兵的样子。到了晚上,张巡命士兵用绳子将草人拴住吊下城去。令狐潮发现后,以为张巡率兵出城夜袭,但又不敢贸然进攻,慌忙下令射箭,调遣部队准备迎敌。叛军得令,争相发箭。后来,令狐潮见张巡的“部队”爬上吊下十分忙碌,心生疑虑,仔细观察,方才觉得上了大当,急令停止射箭,而这时张巡那里却已经收得了几十万支箭了。第二天晚上,张巡又命士卒继续吊放草人,城外叛军见了哈哈大笑,并不戒备。于是张巡挑选五百壮士,装束如同草人,吊下城来。叛军以为张巡故技重演,毫不理会。哪想五百壮士下得城来,直袭令狐潮大营,立时杀声震天。张巡见状大开城门,挥兵冲出,只杀得令狐潮全军溃逃,只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用计锦囊
无中生有中的“无”,即指迷惑敌人的假象,“有”就是在假象掩盖下的真实企图。空虚无有本身不能战胜敌人,只有人为制造出虚假的东西,才可以战胜敌人。虚假的东西怎样才能掩盖真实的企图呢?其一,在短时间内,假象不可以有半点纰漏。其二,蒙蔽的对象是那些头脑过于简单、过于谨慎的指挥官,并须选择较适当的时机。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变假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掌握。
含义
无中生有之计有三种含义
一、凭空捏造。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事实,把张三的帽子给李四戴,把蚊子说成大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迷惑他人,消灭敌人,为自己谋得利益。
二、以假代真。把假的装扮成真的,化假为真,以此招摇撞骗,试探风声,捞取好处。
三、无事生非。在敌方处于平静、无纷争的情况下,我方利用虚假的情报或制造谣言,使敌方发生混乱,然后我方乘机而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对策
对无中生有之计,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一、不要轻信。正如《六韬》所讲 “信而喜信人者,可诓也。”也就是蒙骗只有在那些头脑简单的人身上才起作用。如果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对我们的敌人,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那么敌人的阴谋就很可能被拆穿。
二、不要松懈。如果敌人反来复去重复同样的一件事,特别是一次被拆穿的假象仍一再出现,那么在其背后就可能掩盖着无中生有的意图。反复造假,必有计谋。这时我们千万不要因敌人的阴谋曾被识破而放松警惕。
三、流言止于智者。散布流言蜚语是敌人施用“无中生有”的一种形式,流言蜚语只有在有市场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如果我们冷静地加以分析,及时地加以抵制,敌人的阴谋就会破产。 《军庐经略》中说“两敌相仇,言不足信。其信之者,必愚将也。惟智将不为人所诓,而能诓人焉。
用计范例
贾南风无中生有废太子
贾南风以奸诈凶狠闻名西晋后宫,也是引发“八王之乱”的祸首之一。晋武帝时,她因父亲贾充居开国功臣之位,又矮又黑的贾南风才得以入选,立为太子司马衷妃。司马衷是个白痴,心毒手辣又多权诈的贾妃令其畏惧不已,基本上被贾氏操纵。太熙元年(公元 290年),晋武帝病逝,太子司马衷继位,为晋惠帝,立贾南风为皇后,立司马为太子。贾后无子嗣,便对太子怀恨在心。元康九年十二月,贾后先诈称皇上要召见太子,将太子骗入宫中。太子入见,并没有见到皇上,却见贾皇后劝酒。太子无法,只得勉强自己,饮完三升酒后,已是神智不清。于是贾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以太子口气伪撰的一篇祷告文字,要太子抄写,诈称皇上所令,等着使用。太子已是酒醉迷惑,不辨内容,好一会才抄录完毕。贾后见太子抄毕,立即呈给晋惠帝。惠帝拿来细看,只见文中写道“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了之。皇后亦当自了,否则吾当亲手了结。……”惠帝阅后,怒火中烧,立刻召群臣入见,把太子所写出示给群臣,并说“太子所写大逆不道,要赐死。”此时,侍中张华劝惠帝不能轻易结论。尚书右仆射裴认为要核对笔迹,以防有诈。贾后见机会将失,立刻变动主张,奏请废太子为庶人,愚痴的惠帝立即诏准。次年三月,贾后寻机害太子,她让太医配制毒药,送至囚禁太子的许昌宫逼太子服吃。太子不从,被来人用药杵活活打死,时年二十三岁。皇后贾南风杀死太子司马,是晋惠帝时期西晋宫廷中为争夺皇位继承权的一场纷繁残酷的宫廷斗争。贾后先造谣中伤,以诽谤法,制造废太子的舆论。工于心计,又多权诈的贾南风,实施了无中生有、构陷栽赃之计。终于达到计杀太子,独霸西晋大权的政治目的。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前夕,前秦苻坚、苻融登上寿阳城,见对岸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今寿县城北四里)上草木茂盛,以为全是晋兵,面有惧色。前秦军于寿阳城东淝水西岸布阵,晋军进至淝水东岸,两军隔水相望。东晋谢玄派人通告苻融,要求秦军稍稍后退,让晋军渡过淝水,然后两军一决胜负。前秦军将领以为自己人多,应扼守淝水,阻其上岸。苻坚主张待晋军半渡时,以铁骑突袭取胜。苻融也同意这种战术。不料,秦军一退不可收拾。朱序原为晋将,不得已而降前秦,苻坚派他去劝晋军投降时,他已将秦军的底细告知了晋军。而此时他更是乘机在阵后大喊“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军以为真败,争相逃命。谢玄、谢琰、桓伊等率精兵八千渡淝水猛攻。苻融上马冲入军阵,欲阻止秦军盲目退却,反被晋军所杀。前秦指挥无主,更加溃不成军。谢玄等乘胜追击,直至青冈(今安徽寿阳西三十里)。秦军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追至,因而草行露宿,不敢停歇,加之饥寒交加,死者十之七八。苻坚中流矢,单骑逃往淮北。朱序、徐元喜及原前凉王张天锡等一起投奔晋营。晋军收复寿阳,俘秦淮南太守郭褒。苻坚沿途收集离散士卒,及至洛阳,仅剩十余万人。此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最大的战争。前秦王苻坚无视内部不稳,降将思乱,民疲兵倦的状况,恃众轻晋,单路突进,战线太长,分散兵力,缺乏协同,对朱序等人的活动没有察觉;被晋军无中生有的假象所迷惑,产生错觉而恐惧;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急于决战,导致大败。东晋则临危不乱,上下一心,一致抵抗,主将指挥若定,并据敌情及时改变方略,适时决战,并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终获全胜,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刘腾、元义无中生有害元怿
北魏孝明帝时期,皇帝年幼,胡太后临朝专政。时任太傅、侍中的清河王元怿有才能,辅政多所匡益,又爱好文学,对士大夫很尊敬,在社会上的声望很高,很受胡太后的恩宠。侍中、领军将军元义是胡太后的妹婿,在门下省,又兼管禁卫之兵,他倚仗与太后的亲戚关系骄傲放肆,穷奢极欲,元怿常常按法律制裁他,元义非常怨恨元怿。元义怕元怿最终成为自己的心头之患,就想伺机除掉元怿。元义找了个帮凶叫刘腾,是个宦官,任侍中,奸诈多谋,善察时变。此人在肃宗即位和胡太后临朝听政上有拥立之功,受到重用。他和元怿结下仇怨,是因为他想提拔自己的弟弟任要职,因为不符合惯例,遭到元怿激烈反对。因而两兄弟狼狈为奸,暗里策划阴谋。他俩唆使宦官胡定自己供认说“元怿贿赂我,让我毒死皇上,许诺如果他做了皇上,便让我荣华富贵。”北魏孝明帝当时只有十一岁,相信了胡定的诬陷。秋季,七月丙子(初四),胡太后在嘉福殿,没有到前殿来;元义奉侍皇帝来到显阳殿,刘腾关闭了永苍门,胡太后不能出来。元怿入宫,在含章殿后遇上了元义。元义厉声喝止,不许元怿进入。元怿说“你想造反吗?”元义说“我不造反,我正想抓要造反的人呢”于是命令宗士和直斋们揪住元怿的衣袖,把他送到含章东省,派人看守住他。刘腾伪称皇上的命令召集公卿们来议论,数说元怿谋反的罪状。大家都畏惧元义,没有人敢表示不同意见,只有仆射新泰文贞公游肇反驳说元怿不可能谋反,到底也没有下笔签名。元义、刘腾拿着王公们的意见进宫,很快就得到孝明帝批准,半夜时杀掉了元怿。刘腾、元义在朝中又有势力,一个是权宦,一个是皇亲贵族,都是握有政权或军权,平时能单手遮天的人物,谁又敢与他们作对。即使个别人反对,也是难成气候。加上刘腾、元义速斩元怿,想救也来不及了。能够辨识刘腾、元义阴谋的人是胡太后,可是胡太后此时是身不由己,已被刘腾等人控制软禁在后宫。元怿被杀,胡太后明知他是被诬杀,但也无可奈何。
武则天生事陷害王皇后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李治在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公元650年)即位。弘道元年高宗死后,皇后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唐为周。武则天是一个工于心计、善于弄权的人。她为了谋夺皇后之位,构陷并杀害高宗王皇后、萧淑妃,排除长孙无忌等异己重臣,杀死亲子李弘、李贤。武则天的得势,依靠的是一步步设计弄权,王皇后之被废,即是明证。永徽五年(公元655年)十月,武昭仪即武则天生了个女孩,王皇后很喜欢,到昭仪宫中看望。武昭仪设下毒计,等王皇后一走,就残忍无情地扼死了亲生女儿,然后再给死婴盖上被子。高宗来了,武昭仪承欢言笑了一会,就揭开被子,装作突然发现死婴,假意啼哭起来,并问左右有谁来过。左右都说“皇后刚刚来过。”高宗听了,勃然大怒,说“皇后杀了我的女儿”十月,高宗下诏将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她们的母亲及其兄弟都被朝廷除名,流放岭南。第七天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后宫,历来是封建政治激烈斗争的交汇点之一。此前武则天被高宗看中,因王皇后的帮助而得以入宫。老于世故,精通人情的武则天不可能对王皇后迎其入宫的动机不清楚,故此先奉承于前,一旦为高宗专宠,就横下心来施展起计谋。做过太宗才人的武则天,知道王皇后在朝中的分量,所以只有采用阴毒的手法,栽祸于皇后之身,使之有口难辩,才能置皇后于死地。实施无中生有之计,就是一个办法,用此办法的关键是要掌握好两个条件一是,能以空无真正地做到迷惑对方。武则天巧妙布置,乘王皇后来探视亲女,高宗接着来探视的当口,自残其女,使高宗坚信不疑,一定是王皇后“杀吾女”。王皇后被栽赃,跳到黄河也洗不清。高宗被诳骗,由此也下了废皇后的决心。第二个条件是适时做好由无生有,变虚为实的转变。武则天栽诬王皇后只是计谋的第一步,贪权的她最终目的是要自立为后。武则天抓住机会,自己爬上皇后地位,为日后登上帝位奠定了基础。武则天的计谋运用是成功的,只是阴毒过甚,丧失母性和人性,世间难找。
秦桧“莫须有”陷忠良
秦桧是宋高宗时期的丞相,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佞。他玩弄权术,无中生有,陷害忠良的罪行,一直为世人所憎恶。秦桧起初主张抗金,但被金军掳去不久便投降,大倡和议,很受金人赏识。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重新拜相,掌管文武。此时他一心议和,并且代表高宗,向金使跪接诏书。岳飞统领的“岳家军”在连战皆捷之时,宋高宗却连发十二金牌,命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等被召回临安,解除了兵权,被罢官赋闲。金人以“必杀飞,始可和”为议和条件,要高宗杀岳飞。高宗恐怕岳飞收复故土,“迎还二圣”,令其皇位不保,遂授意秦桧制造冤狱杀之。绍兴十一年七月十六日,秦桧指使其党羽弹劾岳飞。宋高宗对弹劾奏章多所赞同,岳飞被迫提请辞职。八月,高宗下诏免去岳飞枢密副使之职。九月,秦桧使人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先将张宪、岳云(岳飞之子)下狱。十月,岳飞也被骗入狱。秦桧命御史中丞何铸等人负责审讯。岳飞裂衣示其背所刺“精忠报国”四字,以明心迹。何铸知道岳飞是冤枉的,向朝廷力辩其无辜。秦桧为达其目的,于是撤换主审官员,并对岳飞百般拷问。但岳飞始终没有屈服,只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在此期间,一些有正义感的官员们纷纷为岳飞抱屈、鸣冤,但均遭到贬官甚至杀害。十二月二十九日,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张宪、岳云亦被斩首。岳飞死时,年仅三十九岁。岳飞、张宪的家属被分送广南、福建路拘管,岳飞的一些部下也被牵连治罪。岳飞惨遭杀害后,百姓无不垂泪。至孝宗继位后,才为岳飞平反昭雪。
朱元璋逼杀傅友德
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一月,太祖朱元璋在宫殿上大宴朝臣。太子太师、颖国公傅友德也在邀请之列。恰好,他的两个儿子驸马都尉傅忠、金吾卫镇抚傅让在御前值日。宴会尚未开始,朱元璋出殿稍作巡视,瞥见傅让忘了佩带箭囊,立即高声斥责傅让行为傲慢,不守礼仪。坐在御座旁的傅友德连忙躬腰站起,打算代子陪罪。陪罪之话尚未出口,却听耳边又响起朱元璋对自己的斥责声,说他对皇家大不敬。太祖说完不久,要傅友德把傅忠、傅让召来,傅友德情知不好,赶紧往殿外走去,将至大殿门口,禁兵传旨携二子首级来见。友德听旨,宛如五雷轰顶,挣扎着走向殿外。一会儿,他双手提着两个爱子首级,来到朱元璋面前,盯着太祖一言不发。朱元璋见傅友德上殿,故作吃惊状,又大声叫道“你怎么如此残忍啊莫不是想以此怨恨朕吧。”傅友德被逼亲杀两子,已失常态,又听朱元璋如此诬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随之高声回太祖“你不是早想要我们父子的人头,现在不是正合了你的意愿吗”话完,抽出佩剑,引颈自刎。朱元璋随之下令,削友德爵封,妻儿发配辽东等地。傅友德被无中生有逼杀,是朱元璋建国登基之后,对功勋元老势力大肆杀伐的继续和扩大。朱元璋在此次杀伐中耍了两个诡计一是传旨给傅友德时,不在大殿上公开宣布,而是半路上让禁兵传旨,让其他人难辨事实真相。二是故作假象,以势压人。傅友德刚刚手杀爱子,其怒难抑,有怨难诉,怒火中烧,心情激动,面见朱元璋时,朱元璋却故意装出一副出乎意料的吃惊假象。接着朱元璋大发天子龙威,栽赃傅友德,好像傅忠兄弟死,最伤心、最受害的是自己,而最残忍的人就是傅友德。傅友德性情刚烈,焉能受此奇辱,只好自刎,以免朱元璋动手了。临死之前,傅友德揭破了朱元璋的用心你不是早就想要我们父子的人头!这样做不就遂了你的心愿吗!难得傅友德如此善断,只是马后之炮,言亦无用。
魏忠贤无中生有陷害六君子
明朝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发生了一起轰动朝野的事件,即左副都御史杨涟、左佥都御史左光斗、给事中魏大中、御史袁化中、太仆寺少卿周朝瑞、陕西副史顾大章等“六君子”受贿事件。六君子事件是明朝朝廷内部几十年来党同伐异的斗争白热化的产物。而六君子之惨死,则是以明末大宦官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为了排除异己,不惜大兴冤狱的阴谋之一。他们施用无中生有之计,栽赃陷害直至置政敌于死地而方休的卑劣行为令人胆寒。天启四年十二月,魏忠贤命心腹将东林党人汪文言逮捕,交其党羽锦衣卫北镇抚司许显纯审理,意在罗织罪名,通过汪文言,牵连出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东林党人,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许对汪文言施用毒刑,又以汪文言的名义写自供状,伪称杨涟、左光斗接受熊廷弼等二万金,魏大中等人收赃三千不等。状后按上汪文言指纹,呈送魏忠贤。魏忠贤接呈,很快命人前去各处捕拿。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六人被押交锦衣卫北镇司拷审、追赃。杨涟六君子下狱不久,终于难捱许显纯酷刑,皆惨死狱中。杨、左六君子冤死,充分反映了魏忠贤等人的残酷、卑劣的特征。权阉魏忠贤以及欲置东林党人于死地的阉党人物,为了铲除政敌,凭空杜撰了一个受贿案。汪文言铮铮铁骨、视死如归,差点使魏忠贤牵连东林党人的计划落空。党羽许显纯,可谓造假专家,先写好假招供,按上已死的汪文言手印,终于制成了赃证,就此捕拿杨涟等东林六君子下狱,以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达到栽赃陷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