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金菊凌霜放。秋季不像春天,是繁花绽放、姹紫嫣红的季节,但芬芳优雅的桂花和孤傲高洁的菊花已经足够古人寄托看破人世沉浮和正邪枯荣、一心超然物外凌寒独立的隐士情怀。那么就让为你整理。古人在金秋时节留下的那些关于欣赏菊花的诗词。
赏菊的老祖宗是东晋的陶渊明,这一点,从古至今的中国人都没有意见。陶渊明的诗歌里,菊花出现了多次,而最有名的当属《饮酒·其五》,他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是隐士的标配;隐士需要一个小院落、一道篱笆墙和一条大黄狗。而东晋隐士陶渊明所观赏、采撷的菊花,不是我们今天在公园里看到的那些五颜六色、花盘巨大的菊花。
根据植物学家和园艺专家考证,菊花是中国的原生物种。中国人认识、欣赏菊花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对于菊花的人工栽培、育种,东晋时期可能刚刚起步。也好,根据陶渊明的品性,他可能还不待见后世的那些“妖艳”货色。
而因为陶渊明写了菊花,所以后来的唐诗宋词里,一写到秋天,很多“陶令”、“菊花”这样的字眼,就都冒了出来,这或许也是后人在向伟大的前辈致敬。为了证明陶渊明的巨大影响力,我们看看唐朝的“元白”——就是元稹和白居易——是怎么写菊花的
元稹在《菊花》中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白居易则在《咏菊》中说“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元白的这两首诗,赋予了菊花“拟人”的色彩。“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失时机地拔高一下菊花和自己,喜欢菊的傲霜精神,向菊学习、向菊靠齐哦。
而在白居易的眼里,到了农历九月时节,芭蕉折了,荷叶枯了,“耐寒唯有东篱菊”,深秋寒风中的菊花,花冠华贵,色泽鲜明,苦涩寒香,总是那么挺拔,带着一点儿孤傲。而这或许也是诗人的志向所在。
前文讲到中国人对于菊花的培植,从东晋到唐朝,经过几百年,终于有了很多新的人工品种。唐代李商隐在《菊花》中就写道“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这一句,说明到了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期,菊花的花色已经多种多样,“融融冶冶黄”,这是它的本色;“暗暗淡淡紫”,这应该是名贵的紫色菊花,而且有暗紫、淡紫这些很细微的不同。不仅是紫菊,白菊、绿菊、红菊甚至墨菊,到了唐宋时期,都被培育了出来。
从本质上讲,这些菊花就像金鱼,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高度人工化的品种。如果把它们放归自然,不是无法生存,就是几代之后退化回去。那个时候的人们尚未掌握现代遗传学,能够耗费巨大心血一代一代地培养纯观赏性的动植物,或许靠的就是“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种劲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