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经是广义的。
易经包含天文、历法、星占、星命、河洛、八卦、连山、归藏、周易、五行、干支、奇门、太乙、玄空、六壬、堪舆、中医、相法、占卜等诸多法门,太虚法师认为周易是世间法之极至者,“周易者,孔宗之出世法也。”周易者,文王以64卦演人事也,八卦者,伏羲宗万物之原也,与佛家眼、耳、鼻、舌、身、意、识、心相应。四象,金刚经四相也。太极阴阳,一念无明生对待也。易经阐述的是天地人生的起源、发展、发展、变化、消亡的全部规律,并用数学方法做出准确的推算,此即“世间解”也。世间解,乃佛十号之一。世间人不能够完全解世间,唯有佛能为之。易经是佛法。
2、源于古印度的佛法为什么会在中国兴盛?
易经为群经之首,《周易》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结论,因为易经彻底阐明了万物之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实际就是佛。“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根源,则释教方为决了。”(宗密法师语),
易经属人天声闻缘觉乘佛法,正因为中国有易经的基础,源于古印度的佛法才会在中国兴盛起来,而印度佛法几于消散。易经实为文殊菩萨所传,伏羲、黄帝、文王、孔子皆文殊化身也。
3、印证佛法的方法三法印。
三法印既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槃寂静。易经阐述天地万物生生接续、无限无尽,此是无常;念念迁灭、无有主宰,此是无我。太极是生灭法,无极是不生不灭法,无极而太极,此不二法也,故合涅槃寂静。
4、佛法不一定须由佛说。
佛法的法性,本来如此,永远公开,不是由佛出世而重新缔造。佛法是天地人生的道理,证此道理者,便能解脱。若能将其所证的天地人生的道理说出来,就是佛法。若其所证的程度与释尊相像,他便是佛。,但凡真修实学而有了心得的佛子,均可将本人的心得,提出向大众报告,那也就是说的佛法。佛在佛经中宣称,佛法系由五种人所说一、佛陀,二、佛的门生们,三、天仙,四、神鬼,五、变化的人。佛陀常劝门生们代佛说法。佛也曾说;已说之法如爪上尘,未说之法如大地土。这是介绍了佛陀不是头脑的专断者,头脑乃为众生的公器,岂能搞“一言堂”,只许本人发现而禁止他人发现呢!
5、易经属佛法密教时轮法。
自公元1027年起,大部分藏区应用时轮历算法,以金、木、水、土、火五行与十二属相相当,十二年一小轮回,六十年为一大轮回,称为“饶迥”。这与中国古代的干支历法相像。干支是星命展望最紧张的数学参量。
与其余密典相比,《时轮经》在印度发现得是比较晚的。在西藏,时轮经的译出也是比较晚的。到十一世纪(1027年)才译出。开始时藏族的学者们对其是真经或是伪经曾有过不小的争论,因为其器世间(天地结构)的说法(后详)和戒律等与以前译出的经论有相当大的不同。后来经过迦玛派第三代祖师让琼多吉(rang byung rdo rje 1284-1339)于1332年给元宁宗帝后传了时轮大灌顶,又写了《算书综论》(rtsis gzhung kun-btus),布敦大师(1290-1364)写了《智者生悦》(mkhas-pavi dgav-byed),以及宗喀巴(1357-1419)等权威学者的必定,到十四世纪才获得广泛地认可。后来其地位越来越高,十七世纪的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中被列为首函第二篇。这个崇高地位的获得,一方面是由于其天人相应,表里结合的分外修证方法,一方面也是由于其完整的天文历算系统,包含日月食和五大行星行动方位的推算方法,超过了以前藏历的程度。
《生乐经首品释》(bde-mchog stod-vgrel)是定时轮派的观点写的一部书,作者署名为金刚手,时代待考。其中有六十年周期的每年的名称第一年名为胜生年,第二年名为妙生年……第三十八年名为忿怒母年……第五十九年名为忿怒公年,第六十年为终尽年等等。这种六十年的周期就以其第一年的名称命名为“胜生周”,这和中国以六十年周期的第一年命名这个周期为“甲子”是同样的,六十年的周期轮回复本来无所谓头尾,不过按传统的说法,是因为远稽初极,曾有一年日、月、五星和罗、长尾等九曜都处于相像的方位(类似中国所说的五星联珠,可称之为“九曜联珠”)那一年是叫做“终尽”的年,相当于丙寅年,年就是胜生年,即丁卯年。进行天文运算时诸曜的全部数值都是零,全都重新开始之故。这样一个全部从零开始的纪元年代,在不少的历法中都是历算家所录求的,中国古代的历算家把它叫做“上元初极”,并不是时轮历专有。藏历的干支记年法,本是从阳木鼠年(甲子)开始,叫做“迥登”(即木鼠之意)编年。封建农奴主为便于宗教统治,从公元1027年起强行用喇嘛教的“饶迥”(即火兔之意)编年法取代“迥登”编年,以阴火兔年为首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学简史》197页上所载)。印度的胜生周与中国的六十年周期的雷同介绍“佛佛道同”。
6、西藏密宗坛城与九宫八卦完善结合图(略)
西藏密宗坛城与九宫八卦完善结合,介绍易经已经被密宗佛法认同.
7、《大藏经》中的其余准易经经典
除了《佛说时轮经》、《生乐经首品释》,三藏经典中还有
(1)看命一掌金新纂续藏经 No. 1043 唐 一行著
(2)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No. 1299 三藏梵衲不空奉诏译
(3)地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正藏 No.839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4)佛典风水舍利弗按行伽蓝地 敦煌變文集卷三 降魔變文一卷
(5)梵天择地法《大正藏第十八册》,编号No. 910
(6)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 《大正藏》第十八册编号No. 911
以上经典我们不在此睁开,请你到大藏经中本人查找。在三藏经典中竟有这么多的准易经经典,你还怀疑易经是佛法吗。
佛法和易经的关系
易经和心经对天地的分解对比——林清泉一、选用阴阳学说去解读《心经》我在《天地寻思录(1)》中已经指出易学是破译天地奇奥的天书,其中也包含探索神学、道学和佛学之谜。易学广博深湛,本书将要应用到的易理(天地哲理),简介以下
一物质有两种,它们是太极图中指出的阴仪和阳仪。他们有阴阳、底细、隐显、波态、粒子态之分。这将是不明事物能够虚底细实、隐形、秘密、变化无限的表面根据。二太极八卦图中暗示阴阳结合能够组成生命,而且生命质量有高低层次之分,不空对应这不同生命档次。生命形式有阴阳底细之分,不同层次的生命形式迥然各异,高级生命能够从显形转入隐形,这些就是佛学和它的主人佛陀和众菩萨之能感到到天地顶级规律写成经文的表面根据。
三易理的阴阳学说,能够组成阴阳三定律,它是普遍适合于时空的基本规律。第一定律是不易律。即事物刚刚进来一分为二的初期处于比较稳定状况阶段,矛盾双方保持对立后却又比较稳定,比较平均。一颗新星、一颗小苗、一个孩子……直到普通的复活事物都处在这“比较稳定”状况中。这时节可称为“色界”。第二定律是变易律。即事物里面临立双方总不能够长期稳定平均,它们在接续进行阴阳斗争中走向不稳定,进行量变。这时阴阳消长,此起彼伏,你强我弱,矛盾发展着。大批事物多数处在这一阶段。这时也处在色空的对立矛盾变化中。
第三定律是交易律。即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的交变时刻。阴阳瓜代,“物极一变”旧的事物里面矛盾就此结束,重新发现新的开始,这样新事物又进来新的稳定期。这规律用《心经》的表白方法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发现阴阳交变的“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佛学和《心经》正好概括了“三定律”的法则,去向理众生的人天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也正待选用这些哲理去探索心学和心术。
阴阳学说堪称“放之天地而皆准”的哲学道理。它的关键词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统一,阳旺阴虚,阳虚阴盛,阳生阴长,物极一变,太极开合,周而复始,阴阳转化,永无尽头”。如果我们把阴阳二字改成空色二字,读之也十分流利到位
“空中有色,色中有空,空色对立,对立统一,色旺空虚,色虚空盛,色生空长,物极一变,天地开合,周而复始,色空转化,永无尽头”。在这里,易经和心经险些是“异口同声”,皆表述天地顶级规律。
易经的阴阳学说已经在学术界科学界,尤其是中医界普遍认可和应用。为什么心经的色空学说就不那么明显公开地被接管和应用呢?我想不妨由于它与宗教太亲近,释教的秘密色彩太浓,加上它的语言“色”易被误解为色彩,“空”易被错解成“什么也没有”,况且“心经”本人夸大“内修”,欠好张扬,“真人不露相”、“真言不明传”,谁有缘分谁来修悟。故几千年来,没怎么登台亮相,而深藏于藏经阁中。
更紧张的还可能由于文化人正视科学技术,可获得急功近利,极少数傻文人、憨沙门才去融会它——固然也一时没能吃透它的高级品位。故长期处于自修自悟而不去宣扬传布。最紧张的是“时分未到花不开,机遇未到雁不来”。大面积全球性弘扬佛理禅学的机遇还未成熟!
不管怎么说,对《心经》的评价怎么高也不算太高——人类的理解才气仍旧太低太低。二、易经和心经对天地的分解对比目前人类所分解的所谓物质,指的是从光子开始,包含电子、介子、微中子……中子、质子连续到原子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元素、分子物质。这些物质的配合特征是它们行动的极速是光速,那么,它们以外有没有一种物质,其速度能够超过光速呢?
看看阴阳学说对天地物质是如何分解的吧。《易经》中的阴阳学说认为天地中全部事物都有阴阳两个矛盾对立的方面存在,从天然物到生命体,没有一处不存在阴阳对立统一的现象。
据此哲理,如果把我们熟悉的物质叫做阳性物质,那么必然存在着与它对立的另一种阴性物质。这样,阴阳两类物质正好组成天地的物质总体。佛陀讲学的年代没有易经哲理,不能够选用易学的名词。只用它其时专有只能心悟的佛学名词。
《心经》中讲的“色”,就是阳性物质。“空”就是阴性物质。它们是一对阴阳阴性时间能量世界和阳性空间物质世界。,能够理解,易经中讲的天地阴阳物质,正好对应《心经》中的“色空”两类天地事物。光子具备两重性,半阴半阳的中性灵界事物。“色”通过光浸透入“空”,“空”的虚子通过光临界聚合而成粒子物质,转化成“色”(粒子世界)。
这个“色空话”是佛学最早提出的,直到今天,人们还感到十分陌生难懂,包含科技界。,对于易学来说,不但好懂,其中对关键规律的分解是异曲同工的。它们述语有别,底蕴一致。我们能够把它们的天地哲理纲领列表对比,一目了然。
易经、心经在天地哲学中的文字表白对比心经
五蕴
色大千世界
瞬间假象
凡俗空想
心生万物色不异空;
色就是空空
明丽世界永恒
真如心如
实在心外无物
空不异色;空就是色
易经
乾坤
阳阳性世界
瞬间有序
太极交变
实里皆空有生于无;
惹是生非阴
阴性世界根源
浑沌无极
永动虚中有实
有无交变;阴阳合一
三、物质转化与色空交变随着物能天地概念的扩大,速度概念也必然要扩大。依阴阳学说的哲理,阴阳物质必然具备阴阳速度。阳性粒子速度的极限是光速,这一点爱因斯坦的比较论已经作了必定的结论。那阴性的物质呢?它的行动速度应该是超光速的,而且光速成为它的极小值,一旦阴性物质的速度降低到光速以下,那它的消息波将聚合成粒子,从而转化成为阳性物质。这里的物能转化与心经的色空交变是一致等效的。当今我们来排一下速度的梯阶,以便探索转化的灵界点。
广义
速度
阳性速度低于光速
可见天地、属于空间粒子行动
实态、显形、“色”中性速度
就是光速光速不变
电磁波灵界色空之间
阴性速度逾越光速
不可见天地、只占时间消息波行动
虚状、隐形、“空”阴阳两种物质的转化,由光临界上的光速决意。粒子的行动速度逾越光速时,便虚化成虚子消息波物质(应叫做阴性能量)。
对应心经的色空转化是这样的“色”也是“空”。只要色(可见物质)行动逾越光速,“色”就转化成“空”了。反之,只要“空”(波状能量)聚合延缓,到达光速之下,将转化生产“色”(阳性物质世界的红尘可见物质现象)。
看来“三界”里的事物多数属于“色”物质。它是可能回来“空”界——明丽世界的。如果能修心养性明心见性末了跳出三界外,那么就能够说是“虹化”,“虚化”,“光化”而进来空界(明丽的阴性能量世界),从而获得彻底飘逸出“苦海”了。固然,太不轻易啦。四、易经、心经的哲学语言对比易经、心经的哲学语言对比,有趣又有悟。
A.无极——皆空易学认为天地根源是一个无限大的浑沌世界,叫做“无极”——它是空的,是空中有实的“能量海洋”。
我在《太极之光》的阴性物理学中,起名为阴性能量——虚子消息波“海洋”。悟一悟《心经》中的“皆空”,其含义大体上也如“无极”意境。
由于“空不异色”的哲理,我们能够理解成“皆空”也不空。它能够也可能会生出“色”的物质世界。相当于有生于无——色生于空。“无极”和“皆空”的概念如此相似,何等有趣。
B.太极——色空太极是由两仪组成的。两仪即阴阳,,能够对应为阴仪即“空”,阳仪是“色”。
列对应表以下阳仪色
物质低光速
可见粒子
显形假象
色可转空阳可转阴
阴仪空
能量超光速
不可见虚子
隐形真如
空可变色阴可生阳
五、四象生八卦,八卦描众生易学讲太极生八卦。它能够通过八个方位去分解和操控生命(指地球人)的从生到死的一个太极周期中的生存路程的举止曲线(运程)。
,人生是能够用八卦理念去分解和测定的。(这属于周易的展望学数理技术。)释教对地球人有一美称叫“众生”。,易经对人的描述应该与佛学对众生的描述有一致性。可惜《心经》对人生未作那么详细的描述。倒是周文王等圣贤从易理开拔,探索出一套法术(卦术),专门面临地球众生的生命举止曲线,作专门的展望,描述生命太极周期的发展规律。
俗语说道修今生,佛修来世。佛学尤其《心经》好像对“大路理,大规律”感兴趣。在短短的260个字的《心经》中,没有提及与生命秘码对应方面的经文。也能够昔时佛陀“照见五蕴皆空”之后,留意力密集启示众生去“大悟”明丽世界,不必对苦海(“色”的世界)恋恋不舍,不必追求什么物质和生命展望,相反的是,用般若大智慧去开示众生,走出红尘(修来世)。
也能够对众生的“人生展望”并不是心经的任务。它追求的也能够是“度全部苦厄”的大目标罢了。须知“展望术”是度不了众生的全部苦厄的。《心经》的心法,倒是更能医治众生的“心病”,——全部苦厄之源,一旦您“依般若波罗蜜多,心无挂碍”将能够“阔别颠倒空想”,达到“究竟涅盘”,而脱离苦海——那还要展望干什么呢?
固然,这话说来轻易,从来有多少众生能修成这一地步而进来佛国呢!真佛的层次越高,越不轻易达到是正常的。
《心经》不能够因为众生的屈曲而降低它的哲理层次。《易经》也如此,“真懂易者意外”。有多少人能读懂易经的哲理呢?连东方人多数错以为易经就是展望算卦。他们不晓得易经是讲天地哲学,描述时空大规律的“天书”,类似《心经》是一部描述般若大智慧的顶级天地规律的经籍那样。不魔不成佛。众生读不懂不要紧。逐步来。“不魔不成佛”。佛本来就在心中。《心经》中去找“佛国”吧,这就是我们要解读开悟《心经》的思绪。
我们可否感悟一下,通过易经哲理去感悟《心经》总会更好的走近《心经》的禅定世界。如果说“四象生八卦,八卦描众生”的话,可否加一句“心经引人高兴窍,心门洞开度众生”呢。
六、8×8=64卦,观赏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普通可泛指地球人的生活群体社会。从佛学的角度看,似乎能够泛指“三界”,即色界,有色界和无色界。大约有如易学中讲的“五行世界”局限内的时空。皆属于大千世界吧。
故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说。可能《心经》就具备这个“跳出三界外”的指导程度——我理解成“超级修心养性”的开悟天书。
仅有260个字的《心经》有如此高深又超常的威力?实在,越是高层次的真谛,越简单简朴,一字一层消息,一句一篇天地暗号。况且大批的顶级天地哲理根本就不能够用语言文字表白。如用原始的消息符合来讲述,众生又根本听不懂,读不来。
如果说易经是破译天地奇奥的天书,那么,《心经》可否说是开示天地规律的般若大智慧的佛书。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表白了天地本始的永恒规律。如果这样,我们今天读不懂它们也要试着读,至少争取来一个“初悟”,也了不起啊。
详细点说,用64卦观赏大千世界是很有趣的。如果用《心经》的哲学观来观赏大千世界呢?那就更加有趣还有悟了。
这本书的中篇讲的多数是这类“观赏”,愿有缘人配合来解读《心经》打高兴扉去观赏吧。我建议从“心外有物”开拔去“照见”“心外无物”的“皆空”天地——明丽佛国的真相。说不定那时我们就会处在地面上的“极乐”之中了。七、灵性功能——《心经》的咒语从易学的阴阳中必然导出阴阳功能概念。
凡属于阳性粒子行动产生的功能,我们称为阳性功能。当代物理学钻研中的功和能,包含核能,都属于阳性功能。当代阳性物理学未能分解阴性物质(总习惯地把它们当作空洞的、不存在的生理概念)。也必然不晓得有阴性功能的存在。东方秘密文化中的道术佛法(如符咒)皆属于阴性功能,是心经中讲的“能除全部苦,实在不虚”。凡属阴性消息波虚子行动产生的功能,我们称之为阴性功能。如思维波、意念力、志气、爱心、祝愿、豪情、祷告、咒语……全部虚态物质行动皆能产生阴性功能。固然这些功能尚未被粒子组成的科学仪器所接收到,却能够被人脑接收,只要这个人脑里面的潜能被诱发出来,如修心养性之后,能进行心灵感到,就完全能够接收到的。
我们执意把阴性功能称之为灵性功能,是因为它能够穿透光灵界,进来阴性物质世界。可这全部我们常人的五官皆不能够感知到,仪器就更无能为力了。惟有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在“照见五蕴皆空”时,方能发现第六感观而发现阴性功能——这就是《心经》的开示。
,心经指出“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全部苦”。这就是说《心经》是一部带有阴性功能的经籍。是一部能引发常人出潜能,获得灵性功能的经籍。切实是“实在不虚”。难怪历代和近代修诵心经者,发现过大批人间奇迹。实在那些都属于阴性功能在阳间红尘显示显灵现象——当代科学界称之为“不明事物”。
八、易经和心经都有阴阳天地观站在阴阳界上观察分析阴阳界事物
阴界超五官感知
灵性思维灵界
阳界五官感知
逻辑思维阴仪
太极阳仪
宙时间天地
宇空间无形,虚态
形状有形,实态
虚子(波)物波
实子(粒子)魂魄(程序)
生命躯体(载体)
阴性功能能量
阳性功能人体特异功能
本能人体阳性功能
四维灵性规律哲理
三维物性规律易理学
常识物理学
禅学道学
科学整体而察
学问分科而学(实验)
灵感直觉感知
五官感知功态(糊涂)
生态(感性)常态(苏醒)
唯心论唯易论
唯物论空界
灵界色界
转自中华网论坛——命理风水
为什么说易经也是佛法
佛法,特指能够使人解脱的方法。易经,如果你能够领会其甚深底蕴,也是能够以其获得解脱。不但易经如此,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如此。佛家禅宗常常行使通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现象使人开悟,都是同一个道理。
易经周流六虚,变动不拘。如果你能够体会这句话,它和《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本质上的不同吗?佛家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