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文官的权利为何会如此大?能和和皇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1368年初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 ,定都南京。今天文昌塔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都说明朝的皇帝独裁,其实明朝的皇帝还真做不到这一点,除了一个朱元璋之外。在朱元璋之后,明朝的皇帝们或多或少都需要和官僚集团,特别是文官集团配合执政,即使是永乐大帝朱棣,也需要时不时安抚文官集团,毕竟他得位不那么正,其余皇帝别说独裁了,很多连搞些娱乐活动都被盯得死死的。

  明朝的文官集团势力正式崛起到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始于明仁宗朱高炽执政时期,至“土木堡之变”后基本完成在朝堂上独大的局面,武勋、武将集团开始没落,这个期间,明朝的皇帝也开始了扶持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抗衡的新局面。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要给予宦官们教育权?给予他们帮助执政的权力?明英宗朱祁镇为何偏爱宦官王振?其实都是文官集团给予的压力太大,明宣宗还强一点,皇帝的手段、魄力以及从皇太孙时期开始,十几年来历练出来的能力和眼光都还在。

  到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因为他是幼年继位,无法亲自理政,所以,文官集团的代表机构,内阁的权力特别大,不但掌握着朝政,而且,幼年皇帝的教育也是由内阁来安排,这也给了文官集团试图按照儒家的理念打造出符合他们心目中标准皇帝的机会。

  从皇帝的日常举止、娱乐活动、礼仪遵守、施政理念等等,文官集团想的是全方位的重新包装皇帝,给皇帝定出一个标准出来,至少不能出现像朱元璋和朱棣那样的强势、暴虐的皇帝,不说把皇权关进笼子里吧,至少也要达到像宋朝那样“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9岁继位的朱祁镇是文官集团难得的试验品,他才刚登基,文官集团就开始给这位小皇帝灌输他们所倡导的理念,也不管朱祁镇听不听得懂。湖广布政司检校程富直接对朱祁镇表示,皇帝是天子,即使小到饮食行为和娱乐行为都要顾及到上天的不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按照儒家的教导和规定来实行。

  9岁的小孩子,你让他整天规规矩矩的,实在很难为他了,也难怪朱祁镇不喜欢文官集团,而是更喜欢陪伴他的宦官王振,实际上,朱祁镇真正的启蒙老师王振也赞同以儒家礼仪和规范教导皇帝,比如年轻的朱祁镇喜欢蹴鞠,王振就曾劝导他“先皇帝为一球子几误天下 ,陛下复踵其好,如社稷何?”

  朱祁镇是很听王振的话的,他的反应是“愧无所容”,还有一条来自《菽园杂记》中的历史记录是“自宣德年间,朝廷起取花木鸟兽及诸玩好物,内官司道接踵,扰甚。至王振,悉禁绝之。未尝轻差一人,民赖休息”。王振还是能比较严格的控制朱祁镇不断增长的玩心。

  王振到底是中过秀才的读书人,也是儒家集体中的一员,他在教导皇帝方面的部分理念和文官集团是相同的,但又有不同,王振是希望皇帝少娱乐,多学习,希望他能文武双全,除了文治上的学习,王振还希望能培养出朱祁镇勇武方面的能力。

  比如王振喜欢带着朱祁镇去观看军中将士搞出来的阅兵式,去观赏禁军的演武,王振的目标大概是让朱祁镇成为超过朱棣的皇帝,朱棣武事可以,但文事就差一点,据说朱棣有可能是个文盲,可王振这样的期望和行为明显和文官集团的理念起了冲突。

  文官集团可不希望朱祁镇崇尚武事,而且关心武事也会减少文官集团对皇帝进行教育的时间,比如帮助皇帝学习儒家治国理政方式的经筵日讲,这个讲学是文官集团改造皇帝的最重要一环,现在皇帝一半的时间被王振拉去搞什么演武,他们不干,于是有了《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这段记载

  有顷,宣太监王振。振至,俯伏,太皇太后颜色顿异,曰“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当赐汝死。”女官遂加刃振颈。英宗跪为之请,诸大臣皆跪。太皇太后曰“皇帝年少,岂知此辈祸人家国。我听皇帝暨诸大臣贷振,此后不可令干国事也。”

  文官集团拿王振没办法,他们说的话朱祁镇也不大听,别看朱祁镇年轻,谁真心对他好,他还是能分辨出来的,所以,文官们就跑去找朱祁镇的祖母张太后告状,张太后支持了文官集团,不过,这也更加激起了朱祁镇的逆反心理,张太后死后,他完全就不听从文臣们的劝谏了,直至第二次登基后才又稍有改观。

  朱祁镇有王振在前面帮助顶着,还能勉强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虽然过程很惊心动魄,但毕竟也曾御驾亲征过,在他之后除了明武宗朱厚照之外,明朝皇帝连出去京城的机会几乎都没有了。比如朱祁镇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是文官集团拥戴上位的,别说出去找乐子了,在皇宫中所有的礼制和日常娱乐都受制于文官集团。

  朱祁钰也是刚继位时,瓦剌人都还没赶跑,文官集团就有人上书“臣闻忧勤是图治之根本,逸乐是弛政之开端”,要求朱祁钰“绝玩好”,建议他身边留下几个饱读诗书,老实一点的宦官就行,平常要多听儒臣讲论经史,只有这样才能当一个好皇帝,否则,就是不效法尧舜之道,非明君而是昏君。

  可朱祁钰继位时也才21岁,就算不是幼年,也正是冲动好玩的年纪,很喜欢搞些新鲜的娱乐活动,比如在皇宫中建造专门供他玩耍的娱乐室,打造龙舟,在龙舟上和宫女、太监们饮宴,还喜欢把金、银打造成的金豆子、银豆子洒在地方,观看宫女、太监们哄抢,年轻气盛的他更是“颇好声色”。

  朱祁钰这种行为要受到文官集团的批评,监察御史倪敬就专门上书指责朱祁钰耗资巨大只是为了个人享受,要求朱祁钰停止相关娱乐活动“伏望皇上罢斋僧之费,节游宴之乐。凡一应土木工作,悉皆停止,上念祖宗创立之艰,下思小民饥寒之苦,则圣德日新,圣躬万福”。朱祁钰烦了,马上把倪敬贬官外放。

  但文官集团可是有一整个群体,倪敬被贬,另一位御史熊高明又跳出来指责朱祁钰不该花钱在皇宫内修龙舟,要赶紧改正。翰林院编修杨守陈还公开作诗讽刺朱祁钰洒金豆子、银豆子任人哄抢的行为是“愿将银豆三干斛,活取枯骸百万人”,这样前赴后继的来劝谏、指责朱祁钰,他也只能妥协,他身边连个王振都没有,招架不住围攻。

  明英宗朱祁镇被王振带着学习武事,被文官集体抵制,明代宗朱祁钰理政之余搞些娱乐活动,也被文官集体抵制,可皇帝总不能每天只看奏章,听经筵日讲,总还是需要有些娱乐身心的活动,文官集团给他们做了规定,娱乐活动可以按照儒家的办法来,可以和文官们一起来搞娱乐活动,美其名曰“与臣同乐”。

  这些娱乐活动是什么呢?就是皇帝和饱读诗书的大臣们在一起饮酒作诗、作词,可以和大臣们在一起听音乐、绘画等等,这些方式的确可以陶冶情操,也符合儒家的修身养性的理念,可让年轻的皇帝空暇之余就陪着一堆正儿八经的文臣搞这些,年纪稍长些的皇帝可能还好点,年轻的皇帝恐怕无法忍受。

  明朝从明宣宗之后,出现了很多奇葩皇帝,其实就和自明英宗开始,权势大涨的文官集团有意识地对皇帝的改造有关,按照文官集团们规定的学习方法和娱乐活动来办实在是太枯燥,大多数皇帝天然就有抵触心理,文官集团谋划的改造也并不成功,大多数皇帝越发依赖宦官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依赖宦官在前面帮自己竖起来的防火墙。

  明朝的后继皇帝们在文官集团的集体注视下,不但没法独裁,还要想方设法和文官集团争夺主导权和娱乐权,从明仁宗时期壮大起来的文官集团也绝对不愿意丧失掉和皇权共掌天下的权力,以及改造皇帝的权力,打死都不怕,依旧前赴后继,这种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潜意识的对峙对明朝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特别是到了明朝末年,明神宗万历皇帝登基之初被张居正压得死死的,执政后期又因为和文官集团在继承人问题上的不对付,几十年不上朝。明熹宗天启皇帝干脆就推出个魏忠贤和文官集团死磕,自己专心学木工。明思宗崇祯皇帝和文官集团互相之间也是各种不信任,这些内部争斗的隐忧成为了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追根溯源其实就是文官集团想按照他们的需求改造皇帝,甚至剥夺皇帝的享受权,而皇帝抵制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