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肯定的mastered。
01早期,也是我的英语很烂的时候,仍然使用中学时代的英语学习方法——背、抄、记、听、读等,不要谈英语思维,能把china daily的文章看懂我已经很有成就感。
不过我中学时代的英语基本功还是不错的。凭着这个老底子一路混到大学,大一、大二基础课我还担任英语课代表,四、六级也过了。
工作后我也想过要学好英语。,在我有一个机械的思维——英语的听、说、读、写,都得先从脑子里做中英文互译后才能解决问题。
这么做,还是在吃老底,受到原先教育模式的影响。
无论是英语听说的速度,还是应用的层级,很难再上一个台阶。
02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学生时代的学习有两大局限
一是被动式学习。这个不说大家也明白,我们的教育体制下,每个年级、每学期要学什么都是定好的,学生不需要主动定学什么,按学校的规矩和老师的要求来即可,这导致我们无法被因材施教,收获的东西千篇一律。
二是几乎没有应用。一个好的学习系统,应该从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练习、分享、创新,形成一个闭环。可现行教育只走了前两步,即学什么、怎么学。在练习和分享环节,唯一的检验方式是考试,考试的特征是书面和大脑思维的过程,却没有“落地”变现的能力。
所以,没办法,大部分人真正的学习能力是在工作后,有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才被逼迫着得到促进。
逐渐感到英语在我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后,我开始彻底反思中学时代所谓的英语学习方法是否存在大瑕疵。
为此,我曾跟一位上海高中英语老师交流过。
他私下坦言“上海本地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提高了不少。但现在的误区是词汇量增加(以前的英语四级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市高中英语),语法生硬直接。为了得高分,阅读理解都是有套路的,我们只能教解题方法(注意不是正确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从根本解决英语理解问题。”
我们的英语教育和学习,失败在误读了“理解”二字。
由于过分强调词汇和语法,我们的英语理解能力几乎只能依托这两方面解决,从而导致英语在头脑中的过程就是,翻译==》理解==》再翻译==》应用,即中译英。
某一天,我突发灵感何来背单词一说,这个单词就是这个意思嘛。在英语使用者的脑中,语言是没有母语和外语一说的。
换句话说,我们要做到用英语时忘记中文的存在。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我有个朋友是华裔,他的母语是英语,因为出生在中国人家庭,所以也会讲中文。他跟我说话时会中英文混杂。当他有些中文单词说不上来的时候,典型口头禅是“呃……那个中文怎么说来着。”如果他实在想不起来,就用英语单词代替。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请看下图
这是什么?
我们叫“苹果”。母语为英语的人叫“apple”。
不要细究为什么?
没有所谓严格意义上的原因,就是千百年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各自形成的发音习惯。
如果你能理解通我这段表述,可以不用继续往下看。如果还无法理解,继续往下看。
03还记得初中时学过的那篇马克思的英语课文吗?提到
In one of his books, Marx gave some advice on ho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He said hen people ar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they should not translate everything into their on language.
If they do this, it shos they have not mastered When they use the foreign language,they should try to Fet all about their on.
If they cannot do this, they have not really learned the spirit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and cannot use it freely.
为了更好地掌握外语,我们要像学习自己的母语一样进入这门外语的意境。
很多语言学家在著作中都强调学外语要忘却母语,连马克思都在《如何学外语》一文中强调此观点。
这是个难“拐”的弯。我个人认为很多人的英语能力遇到瓶颈,无法达到新的层次都源于此。,我不否认部分非常刻苦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但如果你能理解这道英语思维关卡的要义,后期所使用的方法便不再重要,看美剧、背新概念等都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我就是这么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