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项羽是自刎于乌江,而不是东城,那一幅自刎乌江的图画,始终印记在许多喜爱项羽的后人的脑海里,虞姬一别,悲歌一曲,自刎一剑,定格了项羽的光辉形象,让无数项羽的粉丝叹息不已。那么,何项羽会被刘邦逼得乌江自刎呢困兽之爱?
第一、项羽手下的人才都被刘邦挖得差不多了。西汉的开国功臣中,有很多当年都是在项羽手下,不得重用,都跑到刘邦麾下谋高就去了,不但得到重用,而且为刘邦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比如韩信,当年项梁西征,他仗剑相随,不过不得重用。项梁战死后,韩信又随了项羽,任为郎中,多次向项羽献计,不得采纳,韩信郁郁不得志。刘邦当了汉王后,韩信便离开项羽,跟了刘邦,被越次提拔为大将军。
又比如陈平,当初在项羽手下,曾追随项羽入关,封信武君。但在殷王司马卬反叛时,项羽派陈平去平定叛乱,打败司马卬,但司马卬既降又叛,项羽竟然要斩杀前去平定叛乱的将领,这叫是非不分,陈平改投了刘邦。所以,那些稍有才能的,便纷纷改投了刘邦,战争既打实力,更打人才,惨败,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在战略眼光上,项羽也远不如刘邦。刘邦自西征秦朝以来,眼睛死死盯着关中之地,他要的就是富饶的关中,以此为基地,再图中原。所以,他经营汉中不久,自己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便立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关中,再后就与项羽争霸中原了。
而项羽呢?进入咸阳后,有人以“关中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劝说项羽定都关中,建议他利用关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定都关中,以易守难攻的优势,和沃野千里、良田万顷的资源,成就霸业,,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十分天真地给拒绝了。其战略眼光与刘邦相比,真有霄壤之别。
第三、胸怀狭小。韩信曾评价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说的就是他的胸襟不宽阔。他说,项羽虽然威严,咆哮起来,震山惊海,手下无人不惊骇,但他不能任用贤能,不过匹夫之勇。他待人恭敬仁慈,有人生病,甚至流泪,但当手下立了战功应该加官进爵时,他却反复磨玩着印信,却舍不得赏赐给功臣,不过妇人之仁。
而刘邦则不然,手下功臣,当封地时封地,当封王时封王,从不吝啬。这种胸怀和格局,使他积蓄了当时的最优秀的人才,掌握了最广博的资源,前进时如猛虎下山,即使失败了也不气馁,反而能重蓄力量,绝地反击。
所以,项羽后来失败于东城,从十万大军战到身边只留数十亲随了,还在发起冲锋,打得津津有味,匹夫之勇表露无遗。而当几乎是只身逃到乌江边时,本可能驾一叶扁舟,回到江东,再图东山再起,但他却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也是为人过于刚烈的表现,得意时无法无天,失意时破罐破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