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标准,火灾的定义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火灾的定义。
根据不同的需求,火灾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可分为A、B、C、D、E、F六类。A类为固体物质火灾,通常这类物质具有有机性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头,毛,纸等。B类为液体或可融化固体物质火灾,常见的有汽油,石蜡等。C类为气体火灾,如煤气,氢气,甲烷等。D类为金属火灾,如钾,钠,锂等。E类为带点火灾,即物体带点燃烧的火灾,如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火灾。F类为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的火灾,如动植物的油脂等。还可依据火灾造成的损失程度,发生的场所等进行分类。
火灾的危害可分为五大类。(一)危害生命安全。建筑物的火灾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建筑物火灾对人生命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建筑物采用的可燃性材料,在燃烧时会产生高温高热,对人造成严重伤害,据统计因燃烧热造成的死亡约占整个火灾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再有就是建筑物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烟气,使人产生呼吸困难,恶心等不良反应。据统计,所有火灾遇难的人数,有四分之三是因直接吸入有毒气体造成的。还有建筑物因火燃烧,达到耐火极限而造成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等。(二)造成经济损失。经济损失主要以建筑火灾为主。包括建筑物内的财务,设施甚至整个建筑物化为灰烬。还有扑灭火灾所需要的水,泡沫灭火剂等,还有后期人员安置,建筑修复,经济经营停止等。
(三)破坏文明成果。一些历史保护建筑,文化遗址等,一旦发生火灾,除了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外,大量文物,典籍,古建筑等稀世珍宝都面临烧毁的危险。这对人类文明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四)影响社会稳定。当重要的公共建筑,重要的单位发生火灾时,会在很大的范围内引起关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一些公共场所的火灾造成多死多伤,会引起人民群众的恐慌。(五)破坏生态环境。火灾的危害不仅表现为对人生命的威胁,财产的损失等,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如森林火灾的发生,会使大量的生物和植物灭绝,环境恶化,气候异常,干旱少雨,风暴增多,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引发饥荒和疾病的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发生火灾时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1、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
2、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逃生时间浪费在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 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
4、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
5、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请记住胆大心细,救命绳就在身边。
扩展知识火灾
火灾(huǒzāi)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新的标准中,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不断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遇到火灾时人们需要安全、尽快的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