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清朝的八旗旗主是多大

八旗旗主不是官职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而是一种身份。旗主和旗人的关系,就好比爸爸和儿子。儿子在外面即便混的再好,回到家里碰见亲爹,也得乖乖的叫一声“爸爸好”。

众所周知,八旗制度最早只有一个旗。八旗是后来努尔哈赤通过不停的征战,逐步扩充而来的。为了保证八旗的战斗力,努尔哈赤便采取了“分封制”的办法,给予了旗主很大的权力。

这个权利具体来说就是两点

第一、八旗之间地位平等,旗主相互没有统属关系,旗主只向皇帝一人负责。

第二、旗主就是一旗之君主。各旗主对属下旗员、兵丁的统属关系十分严格。旗人对旗主要有“君臣之分”。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努尔哈赤在创立八旗制度之初,就把所有的部众,包括后来归附和俘获的人员,都编入各旗中。形成“以旗统人”的统治格局。

也就是说,后金政权建立之初,没有类似于中原汉地的行政建制。人太多了,努尔哈赤一个人管不了,他就只能把人丁打散,分别编入八旗。除了他自己亲自统领的两黄旗之外,其余六旗,都交给自己的儿子和侄子管理。

这就相当于,如果后金是一个公司,努尔哈赤把大公司拆分成了八个子公司。他本人兼任两个子公司的老总,其余六个子公司交给儿子和侄子打理。各子公司自负盈亏,相互之间不干涉,只向努尔哈赤一人负责。而各子公司内部的具体运营,努尔哈赤不管,都由子公司的老总负责。

比如镶蓝旗主阿敏欺压塞桑古(弟弟),塞桑古就跑到正红旗找代善告状。代善因为规矩不敢管。塞桑古又跑去找正白旗找皇太极告状。皇太极也不敢过问此事。这个情况在旗人中被称作“隔旗如隔山”。

还比如,旗下官员及旗民有事,必须要到本旗主处报告,得其允许后方可行动。行军打仗不得擅离本旗及其所属牛录,如擅自离开要处重罚。甚至于,旗人女子婚嫁也需要本旗旗主的许可才行。这么大的权限,说旗主在一旗之内就是一个小君主,土皇帝,一点都不过分。

不过这种情况只是清初才有,顺治皇帝继位之后,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他就剥夺了旗主的这种如同“土皇帝”一样的权力。

具体剥夺的办法很简单顺治亲政后,设立了一个叫“都统”的官职。并把管理旗人的职责交给都统负责。旗主就不再负责本旗的一切军政事务了。

也就是说,入关之前,旗主不仅有地位,而且还有军政大权。入关之后,旗主的军政大权被剥夺,交由都统负责,旗主不再负责本旗的军政事务。

至于说顺治为什么要用都统分旗主的权,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旗主是世袭的身份,享有支配奴才的权力。如果旗主造反,奴才是不能提出反对的。这样就很不利于皇帝的统治;而都统是官职,是流动性官职,有任职期限,只有管辖权,没有所有权。都统可以指挥旗人,不能把旗人当做奴才。

康熙中前期之前,都统一般都是本由本旗的旗人担任,旗主也可以出任兼职。从康熙中期开始,都统可以跨旗出任。所谓的跨旗出任,就是说正红旗的都统,不一定是正红旗的旗人担任,什么旗的旗人都可以。这样一来,都统也就不受旗主的束缚,只向皇帝一个人负责。

,从康熙后期开始,各旗旗主也就是彻底变成了“空筒子王爷”。这些旗主老爷在本旗有很高的地位,但就是没啥权力。如果不出仕当官,就只是个黄带子宗室。每月按时领自己的俸禄,指挥不了旗人。

像《雍正王朝》电视剧里面出现的关外四位旗主王爷进京逼宫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个时期的旗主,仍然可以享受主人的待遇,旗人见了旗主还是要毕恭毕敬。这就好比儿子在外面威风八面,回到家里还是得老老实实,见了爸爸一样要规规矩矩。

在乾隆朝之后,由于乾隆不满意旗主的特权,就对旗主特权进行了削弱。之后的嘉庆和道光两朝也是数次削弱旗人对旗主的义务。所以其实到后来,根本就不知道各旗的旗主是谁了。因为,旗主老爷是谁压根就不重要。爱是谁是谁,反正旗人对旗主也不需要尽什么义务了。

做一个

第一、旗主在清朝早期是一种类似于君主的身份,旗主就相当于是土皇帝。比如多尔衮三兄弟因为控制了两白旗,就敢跟身为皇帝的皇太极叫板。

第二、因为旗主权力太大,所以从顺治时期开始,旗主的军政大权就被剥夺了。之后的康雍乾三代继续打压旗主,使得旗主变成了一个荣誉身份。

第三、嘉庆和道光两朝继续打压旗主,削弱了旗主对旗人的主奴支配权,导致旗主变得可有可无,没有人再关心旗主是谁了。

第四、旗主的没落过程,其实就是清朝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的具体表现。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