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病重不起,在弥留之际,将宋庆龄托付给一位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照顾何香疑。这位受托者坐在病榻前,听完孙中山吐词艰难的临终遗嘱,立即表态“假如先生不能病愈,自己和全体同仁一定会保护宋庆龄夫人以及孙的族人” 于公于私,谁能被委此重任?她,便是一代革命家与艺术家——何香凝。
何香凝先生是一位传奇女子。1878年,她出生在香港,父亲何炳恒是一位经营有方的茶商,育有11个子女。身为富商家庭的大家闺秀,何香凝却实属异类。她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刚毅有主见,母亲陈二是父亲在药铺当伙计时就相爱的女子,但却因为有一双大脚而被何家父母嫌弃,只能做何炳恒的小妾。
何香凝出生后,到了一定年龄,母亲汲取自己的教训强行给她裹脚,但何香凝却极为抗拒,她兀自剪掉裹足布,剪掉世俗对女性的标签,父母缠一次她便剪一次,无奈之下,只有由她长成一双“天足”。在那个以小脚为“美”的年代,何香凝的一双“天足”无疑打破了社会给女性定下的伦理规范。到了19岁,媒婆纷纷上门,但都一个个被这双大脚吓走。她还有了一个绰号——“何大脚”。
1948年5月,何香凝与在港的民主人士合影
右起郭沫若、谭平山、蔡廷锴、沈钧儒、何香凝、马叙伦
就在父母为香凝的婚事忧心忡忡的时候,天缘凑巧,1897年在香港皇仁书院学习的一位归侨子弟正“敲锣打鼓似的宣扬要讨一个没有裹过小脚的人做媳妇”。何家父母听闻这个消息,便顺水推舟,促成了这门亲事。这位华侨,就是何香凝一生的革命伴侣——廖仲恺。
二十世纪初,廖仲恺决心到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何香凝变卖嫁妆资助丈夫完成了这一愿望。1903年4月,何香凝亦随之东渡日本。在一次留学生集会上,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在孙中山的支持下二人加入革命,何香凝成了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女会员。
1947年 香港,何香凝和从事抗日活动的文艺界人士在浅水湾
何香凝除了读书外,还担负起一切有关革命的联络和勤务工作,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九小姐,开始亲自洗手做羹。虽然劳累,但她始终尽职尽责。她几乎成为了一位有才干的管家,留日革命青年们用日语亲切地称她为“欧巴桑”。
1916年4月9日,孙中山与友人在日本东京田中昂寓所举行“帝政取消一笑会”时合影,前排右三为何香凝,右四为孙中山(怀抱者为廖承志),右五为宋庆龄,右七为廖梦醒;后排左二为廖仲恺。
1909年前后国内武装起义需要军旗和安民布告,军旗的花纹、军用票的图案等等,都需要有人来“设计”。这个任务落到了何香凝的肩上。为此,何香凝考上了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师从端馆紫川和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真正地学起了画画。1911年,何香凝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开始为革命组织进行设计。她或许更没想到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她成为了一代艺术泰斗。但当时的社会,残酷无常,两人的幸福生活,在那一天戛止。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暗杀。1928年,她辞去国民党一切职务,离开上海,过起了漂泊的生活。
1929 年秋,何香凝漂泊欧洲潜心画艺,不久后“九一八”爆发,她发起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展出自己和国内各大名家书画,拍卖所得全部支持抗日救亡。 “七七事变”后,何香凝和宋庆龄一起冒着危险赶到前线,并携手创立了妇女抗战后援会。为了支援抗日何香凝花掉了大半积蓄,再加上有3个孩子要抚养,生活异常艰苦。可面对蒋介石送来的100万元,她却毅然将钱退回。
建国后,何香凝留在大陆,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终年94岁。她和丈夫廖仲恺一起,合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墓地,实现了他们“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世纪誓言。何香凝的一生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无论前路如何坎坷,她都不曾放弃,也从不向命运屈服。她一路逆流而上,撕下了世俗对女人的标签,雌雄共体,既是“猛虎”,也是“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