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被叫作“纸鸾”,距今已经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了风筝历史。每年三月草长莺飞时,我们总能看到天上飞着的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春天放风筝已经成了很多人大约定俗成的事情,甚至有很多地方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风筝比赛。关于风筝的起源,现在已无法证明,但和风筝有关的故事却多得数不过来。据说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上。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而著名的楚汉相争时,刘邦手下的大将军韩信就放飞大型风筝制造出奇怪的声音来瓦解楚军的士气。宋朝民间还流传着一个说法,若在清明节这天,将放飞的风筝线割断,一年的霉运就会随着风筝飘走。明朝的时候,风筝又一次被用到军事上,放飞的风筝上载有炸药,通过放风筝的人点燃引火线,从而达到远程杀敌的目的。最初的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放上天空。现在已经很少见到这种手工风筝了,大部分都是工厂里批量生产的塑料风筝。
风筝的历史变化进程有哪些?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
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中国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
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
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中国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
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中国,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