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师道简介

种(Chóng)师道(公元1051年—公元1126年),字彝叔[1-2],汉族,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北宋末年名将。大儒种放从曾孙、名将种世衡之孙。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被尊称为“老种”。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京师解围即被解除兵权。不久种师道病逝,时年七十六岁,钦宗亲临祭奠,下诏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种师道死后次年,京师失守。建炎中,加赠少保,谥曰忠宪。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种师道

别名彝叔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051年

逝世日期1126年

职业将领

主要成就御夏抗金

加赠少保

谥号忠宪

所处时代宋朝

人物生平

2

种师道幼年,拜思想家、哲学家张载为师。因为祖上功勋得以补三班奉职,经考试后改为文官,担任熙州推官、主管同谷县。有县吏打田产官司,历经两年而不决。种师道翻阅冗长的案卷,从早看到晚都没看完。种师道没有纠缠于这团理不清的乱麻,而是发现县吏告的只不过是母亲和哥哥,这在讲孝道的古代不能立案,县吏为了隐瞒这一点故意设置文字迷宫。于是种师道把那个小吏叫来,诘问道“你起讼你母亲和兄长,这没问题,但也不能长期骚扰乡里呀!”于是那小吏叩头服罪。

种师道升任原州通判、提举秦凤常平。他因为议论役法忤了蔡京旨意,改任庄宅使、知德顺军。随即蔡京一伙奸邪又诬告他“诋毁先烈”,将他罢官,并且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将他列入“党籍”。种师道被屏废十年后,才以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身份知怀德军。西夏要求划分边界,西夏使者焦彦坚一定要得到“故地”,种师道说“如果说故地,当以汉、唐为正,那贵国疆土更少了。”焦彦坚无言以对。

轶事典故

3

在积极导演的收燕云之役中,童贯同样盲目指挥,造成惨重失败的后果。据记载,宣和四年童贯统军北上至雄州,惘顾军事将领的意见,分派军队行动。久经沙场的大将种师道对草率用兵提出异议,童贯不予理睬。将官杨可世再谏将领事先并未参与作战计划便仓促临阵,势必难以应战。知雄州、文官和诜不考虑将官的意见,而配合童贯对杨可世加以威胁。杨氏及其他武将只能屈服。于是,在“遵依圣旨及宣抚司约束诸将”的情况下,宋军继续北上。种师道领兵至白沟,“如贯素约指挥诸将”,执行童贯不得妄杀的命令。

杨可世领前军在白沟桥向辽军招降,结果在毫无戒备之下遭到辽军的进攻,“矢石如雨,我军不为备,又拘节制”。面对如此战况,杨氏只得要求动武,但宋军已陷入不利的处境,“杨可世与辽军战,诸将不利”。此时,承担监督之责的和诜竟又劝种师道杀杨可世,“号令诸部以明宣抚司出旗榜本意”,“使虏人知朝廷无意用兵”。

终于,招降辽残余势力的幻想破灭,在辽军的追击

历史评价

4

《宋史》“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宋惩五季藩镇之弊,稍用逢掖治边陲、领介胄。然兵势国之大事,非素明习,而欲应变决策于急遽危难之际,岂不仆哉。种氏自世衡立功青涧,抚循士卒,威动羌、夏,诸子俱有将材,至师道、师中已三世,号山西名将。徽宗任宦竖起边衅,师道之言不售,卒基南北之祸。金以孤军深入,师道请迟西师之至而击之,长驱上党;师中欲出其背以掩之,可谓至计矣。李纲、许翰顾以为怯缓逗挠,动失机会,遂至大衄,而国随以败,惜哉!”

刘韐“师中闻命即行,奋不顾身,虽古忠臣,不过也。”

黄道周“老种师道,宋末主兵。非贯不悦,即忤蔡京。帝问边事,不败为精。来则以应,妄动事生。辽功未立,近扰先惊。扬言援至,前击后冲。敌渍斩获,城功始成。再征臧底,斩惰先登。师才八日,敌已削平。辽乃邻也,伐之何名。白沟战败,转互相倾。再起河北,或止勿行。师道及进,直压敌营。帝闻而喜,虏惮而停。平仲心忌,战以速争。种请少缓

史籍记载

5

《宋史·卷三三五·列传第九十四》、《东都事略》卷一O七有传。

家族成员

6

在《宋史》中,种家军比杨家将的名气大,比杨家将的作用大,只不过杨家将走上了舞台,被渲染得出了彩,而种家军却走进了线装书,被文字湮没了。北宋统治的168年间,种家军英雄辈出种世衡、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皆为将才。种家子弟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

种师道,从曾祖父是宋初大隐士种放,种放兄种昭衍即种师道之曾祖父,其祖父是种家军的创建者种世衡,世衡有八子(古、诊、谘、咏、谔、所、记、谊),种师道的父亲是种记,种师道的弟弟是种师中。

种师道妻尹氏。

二子,浩、溪。种浩官迪功郎,种溪为阁门祗侯,皆死于师道之前。孙彦崇、彦崧,彦崇死于兵,而彦崧则早夭。在绍兴年间,朝廷令其侄种浤奉祀。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