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技术] 以下对话来自工作群聊,真不是编段子“诶?今天用滴滴打车,出来个未来出行?这是啥?”“可能是什么奇怪的电动车吧?”“不是,还得预约,仅限上海,好像和自动驾驶相关。”“自动驾驶?别逗了,该不会又是辅助驾驶硬吹成自动驾驶了吧?”“那你约一个看看咯?”然后就有了今天的选题。没错,我今天第一次体验到了真·自动驾驶的滴滴专车!
○ 看文章太累?点击播放看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 30秒了解全文
1、别看功能似乎差不多,但辅助驾驶真不是自动驾驶!关键差异在于是否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执行能力
2、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在技术难度上也完全是两个概念,各个维度都是两个概念
3、目前最新版滴滴可以在上海安亭预约自动驾驶体验,属于限定开放道路的SAE L4级
4、滴滴做自动驾驶最大的优势在于相当庞大的数据库,这对于建模、算法优化和AI都有很大帮助
5、体验结果滴滴自动驾驶系统更趋近于人为驾驶感受
○ 辅助驾驶真不是自动驾驶!
在聊今天的话题之前,我还是先按照惯例给大家说一下关于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的一些小知识,以便对接下来文章当中所涉及的内容有个更好的了解。
自动驾驶目前在全球尚未完全开放,其中包含两个重要原因法律/道德问题,以及配套硬件/算法问题。前者顾名思义,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您就明白了如果该车真的是自动驾驶,那么出了事故算哪一方的责任?舆论会不会对这项技术不信任?另一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我先来给大家说一下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区别。
想要做到让车辆自主执行可靠安全的操纵,这里面涉及到的技术领域要比辅助驾驶复杂很多。虽然从评级角度来说,这二者之间的功能性差异并不大,但既然涉及到了自主判断控制问题,就势必要牵扯到更多的传感器、处理器、算法和执行逻辑,背后需要建立的工程远比一次简单的升级开放复杂很多。
车辆本身依靠自身传感器和控制模块可以实现车辆对外的判断执行工作,但自动驾驶绝不可能仅仅依赖车辆,万一传感器出现问题,或者有障碍物阻挡传感器的判断,仅靠堆传感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外部设施和其它交通参与者的配合。
说简单一些,就是车辆除了对外收集道路信息(包含路上的其它汽车、行人、电动自行车、动物、路标、分道线、红绿灯、斑马线等等各种采集到的信息)之外,这些外界信息也要与车辆进行“沟通”。比如看红绿灯这种事儿,万一前面有个大车,车上的摄像头看不到红绿灯了,它就可以通过V2X技术获取红绿灯读秒的实时数据。亦或者有一台自动驾驶车辆想并道,在它旁边的车正巧也要并道,两个车可以依靠V2X技术去判断谁先谁后,降低一起并道发生碰撞的风险。
这一大堆数据的配合,才是做自动驾驶的基础。我并不是说有了这些就万事大吉,就像咱们开车一样,遇到状况得反应迅速,所以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也格外重要。这里不仅包含车辆本身对于大量数据的判断处理能力,还包括网络环境是否支持这样的大流量数据传输,以及车辆自身的自主学习完善能力(说的洋气一些就是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