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原名姚自珍。1930年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随笔《在无聊的时候》,发表于当年5月号《真美善》月刊。罗洪主要创作小说,她的小说大多描写社会的众生相,笔触细腻,人物性格鲜明。2017年2月27日凌晨,上海文坛最年长,也是中国文坛最年长的女作家罗洪,因病于徐汇区中心医院安详离世,享年108岁。
目录
- 1
- 2
- 3
- 4
- 5
罗洪,原名姚自珍。1930年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随笔《在无聊的时候》,发表于当年5月号《真美善》月刊。罗洪主要创作小说,她的小说大多描写社会的众生相,笔触细腻,人物性格鲜明。2017年2月27日凌晨,上海文坛最年长,也是中国文坛最年长的女作家罗洪,因病于徐汇区中心医院安详离世,享年108岁。
中文名姚罗英
别名姚自珍,罗洪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松江县
出生日期1910年11月19日
逝世日期2017年2月27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苏州女子师范学校
1910年11月19日,姚罗英在江苏省松江县一个普通职员家庭里诞生了。她姓姚,原名自珍,罗洪是她的笔名,也是她日后通用的名字,也叫姚罗洪。她的父亲在一所工业专科学校当过化学教员,也当过医院的药剂师。父亲小时候,念完小学到上海读中学,家道已很拮据。后来又到日本学医两年,因家里无力供应便回来了。她父亲年轻时经济不宽裕,但特别喜欢订阅期刊和买新书。这一切,对罗洪爱好文艺以及从事创作,都有一定影响。 姚罗英念小学时,开始大量读书,有游记、谈论古今的杂文、讲究趣味的短文等,还有侧重于科学性文章的《东方杂志》。读完小学,她考取了苏州女子师范学校。
中学时期,姚罗英狂热地爱着文学,阅读了巴尔扎克、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托尔斯泰、契诃夫的许多小说及易卜生、梅特林克的剧本,还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伟大作家的不朽之作。 1929年中学毕业后,她回家乡当了两年教师。第二年,她
罗洪(姚罗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解放前后共发表、出版了九个短篇小说或散文、特写集和三部长篇小说,1980年又为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的“中国新文学丛书”自选了一本集子,取名《践踏的喜悦》;还有新编短篇小说集《倪胡子》(郑树森编;1982年,台湾远景出版社)、《群像》(“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短篇小说《浮蚁集》,198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她的旧作选集《逝去的岁月》。
罗洪(姚罗英)在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尤其是社会小说。她的小说,有壮烈的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有对丑恶势力的鞭挞,有对光明的追求,也有对解放后新人新事的歌颂。
罗洪的小说写得心平气和,少有轰轰烈烈气壮山河的氛围,但也不乏其感人的力量。罗洪的小说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多工笔、善白描,文笔流利、洒脱,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她的创作风格,是在民族的灾难中形成的。她的那些描摹世态人情的小说,如《践踏的喜悦》《王伯炎与李四爷》及《友谊》等,都是成功之作,对人物的灵魂挖掘得既深又细。其实,解放前罗洪的那些作品,似乎没有多少“轻松”的地方,读者从中看到的是动荡的社会、垂危的祖国,其忧虑之情,不得不同作者一起,含着泪水,凝视社会、人生和前途。
读罗洪的作品,不仅可以通过时间的隧道回顾到历史的昨天,而且又能强烈领略到她那独特的笼罩全书的一种哀愁伤感的氛围。罗洪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她摄取生活的能力与把握题材的技巧。在她的作
“罗洪的小说,似乎由拘谨到洒脱,由工笔到写意,由堆砌到白描。”(赵景深)
“她不写自己,不写儿童妇女,不写家庭琐事,更不写工人、农民和士兵;她用这样的大手笔,以艺术形象,集中而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三十年代初期,发生在上海附近一个古老城市的旧中国错综复杂的生活画卷。”(赵家壁《写我故乡的一部长篇创作——罗洪旧作《春王正月》)
“……她的短篇,虽然也有好些平庸之作,但,还是有点成绩的,和三十年代一些作品相比,罗洪比较成功的短篇,在经验剪裁上是要算干净的,作者并不罗嗦,也相当有控制。在题材和人物上,罗洪算得上是广阔和多样的。文字方面,罗洪不时都能避开滥情和‘新文艺院’的毛病,相当朴素简洁。……,和新文学时期不少女作家相比,罗洪的作品是能够突破所谓‘闺秀派’‘委婉纤柔’的作风,题材也不限于家庭生活、个人情绪等‘茶杯里风波’。这应该是她比较特出的地方。”他说的是罗洪的《春王正月》,但又可以说是对她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