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菊简介

余家菊(1898~1976),字景陶、又字子渊,湖北黄陂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乡村教育的倡行者和理论构建者,而且是近代中国新式学校军事训练的最初提倡者,对儿童教育及儿童心理、义务教育、民族教育及国家主义教育等,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或主张。

目录

  • 1
  • 2
  • 3
  • 4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余家菊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黄陂

出生日期1898

逝世日期1976

职业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国家主义的教育》

字子渊、景陶

个人履历

2

1898年,余家菊出生在黄陂一个书香世家。7岁起受家塾教育,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道明高等小学。1912年就读于文华书院,后转中华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中华大学哲学门,曾参加恽代英创办的互助社。1918年毕业留校参与创办附属中学,任学监。次年经王光祈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并常为该会刊物《少年中国》、《少年世界》撰稿。1920年初肄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教育研究科,8月到长沙第一师范任教。次年3月执教河南第一师范,为省教育厅编辑。1922年2月赴英国留学,先后在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留学期间在法国结识曾琦、李璜等,并与李将各自所写同类文章合编寄回国出版,书名《国家主义的教育》。1923年曾琦等在巴黎创建中国青年党(1929年以前称国家主义青年团),余与曾在一些问题上观点不一,“不愿卷入党争”,没有参加。

回国后

3

1924年3月回国任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后改为武昌大学)教育哲学系系主任,10月与曾琦等创办《醒狮周报》鼓吹国家主义,正式表明反共,与校内李汉俊等师生的矛盾日趋尖锐,正如其自述“乃大反素愿而牵入政争漩涡”。嗣后又因学校改制问题与校方意见不合,乃于次年赴沪任中华书局编审,8月任东南大学教授。是年夏,少年中国学会年会期间,会员中国家主义派与共产主义派决裂,陈启天、左舜生等加入中国青年党。曾琦、李璜动员余参加,余在反共及国家主义思想上虽与曾等完全一致,但在性格、作风及对其他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则多有不同,乃拒绝参加。后经李璜等反复劝说,延至秋季才在入党申请表上附注“思想不受干涉”及组织对其个人“发布命令须先征得本人同意”两个条件而加盟。对自身规定“不亲近党权”、“不组织派系”和“不依党为生”3个原则。

1926年8月武昌大学师范学院聘余家菊为院长,时北伐革命军势如破竹直逼武昌,余不敢到任。因

抗战后

4

余在抗战胜利后开始研究佛学,每日诵经不辍;晚年信奉天主教,去世前受洗。毕生勤勉笔耕,为国家主义主要理论家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曾下工夫研究。著作颇丰,主要有《国家主义概论》、《中国教育史要》、《孔子教育学说》、《孟子教育学说》、《荀子教育学说》、《陆象山教育学说》、《教育与人生》、《人生对话》、《中国伦理思想》、《大学通解》、《余家菊先生回忆录》等。2006年8月17日至20日在武汉召开“余家菊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华中师范大学于2007年出版《余家菊与近代中国》一书,为目前大陆余家菊研究的最前沿。

余家菊的儿子余传韬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曾任台湾中央大学校长和教育部常务次长,去职后担任湖北黄陂同乡会会长。余传韬的妻子为国民党元老陈诚的女儿。华中师范大学设有余传韬先生捐助的“余家菊奖学金”。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