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曲樟(今属广西)客家人,民主革命家、北伐将领。从军而信佛。任民国政府军事委员、广东省政府主席、代理行政院院长,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系民国时代国民党上将,铁四军的元老。民革的创始人之一。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曲樟(今属广西)客家人,民主革命家、北伐将领。从军而信佛。任民国政府军事委员、广东省政府主席、代理行政院院长,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系民国时代国民党上将,铁四军的元老。民革的创始人之一。
中文名陈铭枢
别名陈真如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合浦
出生日期1889年
逝世日期1965年
职业军人
陈铭枢(1889年—1965年),字真如,广东合浦人,汉族客家人,1889出生于山清水秀的曲樟乡璋嘉村。一度担任代理国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广东省政府主席,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兼代理淞沪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一手创办十九路军,任十九路军司令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加入同盟会。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
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参加中央第二敢死队。
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3年离校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入大森浩然庐学校。
1915年回广东策划谋炸广东督军龙济光的活动,事泄被捕入狱,后越狱再逃日本。
1919年在广东肇(庆)军游击营任营长。次年任粤军第1师第4团团长。1922年参加北伐,6月16日陈炯明叛变,第1师在回师途中为陈炯明瓦解
陈铭枢一生多病多难,尤其是童年遭遇相当凄惨。他自幼丧母,小时候患眼疾“发鸡盲”几乎瞎掉,很奇怪他后来戴了眼镜还枪法奇准,被人笑说四眼更毒。眼疾好了后,他又患烂头虱,满头血肉模糊,腥秽难闻。后娘过门后,受尽虐待,父亲听信后娘谗言,也不喜欢他,下雨天在家无聊就揍他一顿解闷。他在家里吃饭是不敢添饭的,生恐挨打。中国民间故事里阴毒的后娘欺负前人儿女的花样,基本上他全部领受过。在家被后娘凌辱得无处可躲,于18岁那年挨门乞讨到20个大洋,只身蹈海,赴广州投考黄埔陆军小学,临考前与同乡慷慨扬言若不中,必投白鹅潭自尽。1906年入读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加入了同盟会,把半数同学都发展成会员,后人把他和张竞生和邓演达并称为陆小三杰。后进入南京陆军中学,几个同学上街听见淮北逃荒而来的小丫头在卖唱“小白菜呀,地里黄阿,三两岁啊,没了娘啊......”阿跛感怀身世,一时间忍不住眼泪长淌,哭瘫在地上,要不是几个同学掺着
大革命时代造就了铁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这支英雄的军队,也造就了一批叱咤风云的铁军人物,这些人物同铁军一样,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陈铭枢是铁军中一个影响很大的人物。北伐时期,他同张发奎都是师长,仗打得好。当时部队中对于他们两人的指挥有这样的评论;“张发奎攻击勇猛,陈铭枢会守会攻。”1928年国民党军事杂志中登有蒋光鼐写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评价张、陈二人“向华(张发奎)师长之蹈厉无前。真如(陈铭枢)师长之指挥若定。”这两句话是中肯的。就军事指挥来讲,二人的风格各有千秋。北伐时期,由于北洋军阀政治上、军事上腐败以及人民的积极援助,北伐军采取长驱深入的战略,张发奎可以“蹈厉无前”而所向披靡。陈铭枢之“指挥若定”,在北伐军攻城夺地的大规模运动战中,与张发奎相得益彰。但在后来的军阀混战中,这几个重要条件都变化了,他们的用兵方法,还和过去差不多。铁军三分后,张、陈两军曾大战三次,张发奎还是以前那种作战方
1945年毛泽东代表中共赴渝和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时,陈铭枢从《石门颂》中集下这五言联书赠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寄予了希望和信赖。从它那挺拔、遒劲的笔法上,能感受到作者书写它时的一片激情。《石门颂》,有“隶中草书”之称。
挽联
先生公勇诚明,嫌怨所不避,强权所不畏,逆贼之所不忍杀,乱党之所不忍欺,呜呼噫嘻,竟被狙于大难削平之日;
世界纷纭浊乱,奸宄是相亲,忌嫉是相扼,毒螫于是肆其残,鬼蜮于是逞其技,哀哉耗矣,更问谁为挺身负责之人。
——挽廖仲恺
毁誉未必事为凭,试看相忌者致公速殁,相附者欲公永存,相劫持者则欲公实殁而名存。惟念本身存殁,业经历尽辛酸,公犹难补破缺河山,谁更擎天撑半壁;
仁智皆由人所见,回忆民族论与我略同,民权论与我小异,民生著论尝与我争同以竞异。但期后世异同,当今有能辨别,我亦遇到艰危棋局,却曾挥手挽全盘。
——挽胡汉民
陈铭枢的故居位于曲樟乡璋嘉村客家山区,其家乡山清水秀。
陈铭枢的家乡璋嘉村,如今交通方便。从水路走,由曲樟乘渡轮沿六湖水库行进,可观山览水,眺望山上和山脚的寺庙,半小时可到达璋嘉;从陆路走,从公馆乘班车直达,约半小时行程。
他逝世时,在嘉兴寺开追悼会,那天参加追悼会的人特别多,其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没有建墓园和纪念馆。在纪念陈铭枢名将110周年的讨论会上,大家指出国家的伟人、名将皆有故居、墓园、纪念馆,而陈铭枢名将的故居因修水库被毁,有损他的声誉;而旅居北京、美国的陈铭枢的儿女不断来信恳求把其故居修复,利于返乡探亲旅游有个下榻处。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的故居修复。会后,北海客家海外联谊会和曲樟乡政府带头发动客家人捐献。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捐助下,2003年5月,陈铭枢的故居已建成主体二层,将会成为曲樟乡著名的人文景观。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