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和夫,是中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石油化学家,四川乐山人。是郭沫若和郭安娜的儿子,也是郭沫若的长子。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 7
郭和夫,是中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石油化学家,四川乐山人。是郭沫若和郭安娜的儿子,也是郭沫若的长子。
中文名郭和夫
别名乐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日本冈山市
出生日期1917年12月12日
逝世日期1994年9月13日
职业科学家
毕业院校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籍贯四川乐山
父亲郭沫若
母亲郭安娜
性别男
郭和夫,中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石油化学家。男,汉族,无党派人士。历任全国化学会、化工学会理事,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他是郭沫若先生与日籍夫人郭安娜所生,在郭沫若先生的11个子女中排行老大。
1917年12月12日生于日本冈山市。1923年3月毕业于日本市川小学。
1935年3月毕业于东京府立第三中学。
1938年3月毕业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
1941年3月自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科毕业后,在该校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末辗转台湾返回祖国途中,在台湾工业研究所任技正短期工作。
1949年春经地下党的帮助,终于回到了祖国大陆解放区。同年5月怀揣周恩来总理的亲笔信来到大连,应聘到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有机化学博士生导师。专长有机化学、石油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在国内开展
郭和夫1917年12月12日出生在日本冈山市,出生时家庭经济还很困难。郭安娜出于对郭沫若的爱,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与郭沫若先生结婚,并断绝了与家庭的关系,也失去了父母在经济上对她的支持,他们全家只能靠郭沫若先生领取的32元的官费助学金度日。受家庭影响,郭和夫自幼学习刻苦认真,门门功课成绩优异。194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科,并留校工作。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先生告别妻子和儿女们参加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与丈夫分别多年的妻子郭安娜一心想找到失去音信多年的丈夫,于是在1946年通过在台湾工作的妹妹,将长子郭和夫和三儿子郭复生安排到台湾工作。1949年3月,郭和夫和母亲安娜回到大陆,周恩来总理还接见了他们母子。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郭和夫先生被安排到大连大学附属研究所工作。
其后,在郭和夫的主持下,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以后的50多年的时间里,郭和夫一直从事
郭和夫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大连化物所的整体研究领域中有机合成催化化和催化合成手性化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国际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加强学科交叉,捕捉新的学科生长点,及时调整和发展新的学科方向和学科领域。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敏锐地抓住了国际上还刚刚萌芽的前沿领域——金属有机化学,并立即组织力量开展了有关二茂铁和齐格勒催化剂的研究工作。从70年开始通过多年艰苦努力在化学固氮机理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技术进步奖。
除了将有机基团与金属相结合之外,郭和夫更看到了有机合成要与催化相结合,着眼于有机合成催化化和催化合成手性化。与所内具有强大优势的多相催化相对应,组建了均相催化研究室,并担任室主任。之后又发展成为络合催化和匀相催化两个研究室。
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发展了乙烯、丙烯共聚的匀相钒、铝络合催化剂及乙烯、丙烯和长链α–烯烃高效钛系载体聚合催化体系
郭和夫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学者,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丰硕成果。他又是一名辛勤耕耘的园丁,是中、青年科技人员的良师益友和可信赖的长者。他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高级科研骨干人才,在大连化物所形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在这一支学术团队中,他是最年长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郭头”。他不但精通日文、英文,还能阅读德文、俄文和法文文献。有机化学领域基础扎实,造诣极深,学识渊博,有问必答自不必说;就是其他学科领域,无论是天文地理,国内外历史,动植物知识,乃至风土人情方面,都有广博的知识;老中青各阶层的同事无不乐于求教于他并必能得到满意的指教,大家都亲切称他为“活字典”。几十年来,他对中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总是充满热情,倾注满腔心血,寄予殷切的期望,创造各种条件,促进茁壮成长。使得各种类型的年轻人都能因才培养,各展其能;他的得力助手因工作需要而调离他处,他不拘私利而乐观其成;受
1.唐学渊,郭和夫,彭少逸.色谱法从页岩油分离非烃.燃料学报,1956,1(2)131
2.郭和夫,朱亚杰,芮尊宏.页岩油和煤焦油.石油的化学和工艺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90
3.贝浼智,王世华,王捷宇,吴益民,曹淑芬,郭和夫.过渡金属氢基络合物的合成及其氢转移反应的研究.科学通报,1981,(14)869
4.王国祯,胡皆汉,郭和夫.某些卤代吡啶振动光谱的计算(II).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3,3(3)31
5.邵昌平,李娟,杨秀之,潘力,贝浼智,郭和夫.VCl2,VCl3络合物溶液光还原氮和放氢反应.催化学报,1983,4(1)37
6.徐筠,廖世键,刘荣枝,郭和夫.齐格勒型催化剂钛的价态对乙烯高聚或低聚的作用.催化学报,1983,4(3)225
7.烯烃岐化催化剂Bu4N[Mo(CO)5Cl]–RAlCl2活性衰减原因的探讨.廖世键,郭一平,余淑文,李欣,郭和夫.有机化学,1
正是由于郭和夫先生在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使他先后多次获国家科学进步奖,还获得中国科学院、化工部及辽宁省政府奖20余项。
郭和夫先生一生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呕心沥血。1994年9月13日年过七旬的郭和夫先生因公出差途中,突发脑溢血,经多方抢救无效,病逝,享年77岁。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