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应芬简介

古应芬(1873年--1931年11月18日)清末民初历史人物,是中国国民党早期一位很有能力的组织家、活动家,国民党元老。字勷勤,亦作湘芹,生于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寺右村),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早年留学日本,于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参与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辛亥广东光复之役。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曾参加「二次革命」、「讨袁护国」、「护法」、「东征」、「北伐」等重大事件,为 国父最重要的助手之一。1925年之後,历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文官长等职;1931年在广州国民政府的组建中,为中枢性的人物,在民国史上居於重要的地位。1931年11月18日因病逝世。

目录

  • 1
  • 2
  • 3
  • 4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古应芬

别名字勷勤,亦作湘芹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越秀区)

出生日期1873年

逝世日期1931年

职业辛亥革命志士(早期)

毕业院校日本法政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同盟会成员 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代理财政部长 历任国民政府文官长 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

人生经历

2

自小在私塾读书,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与朱执信、汪精卫、杜之林、胡毅生考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06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升入专门部。1907年毕业归国后,历任广东法政学堂编纂、广东咨议局秘书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时琼崖民军叛变,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起兵响应。中华革命军兴,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港澳间,任筹饷联络。1917年后任都督府秘书,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古应芬速归见孙中山于黄埔永丰舰,佐治军书。数月后,去香港筹饷,接济各地讨陈军,是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与邓泽如等联合策动滇、桂、粤等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1923年2月,受孙中山命,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全权主任,组织力

人物生平

3

古应芬是同盟会元老,国民党元老,曾经叱咤风云,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但如今已经在人们的视界和耳边淡出。在偌大的广州城里依然残存的一些他当年的踪迹。

辛亥革命元勋

1873年古应芬出生于广东番禺县(今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寺贝村)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古介南希望儿子走上经商之路,继承家业。但古应芬自幼勤奋好学,喜研治经史词章。成年之后,经历时局的动荡,目睹清王朝的政治腐败,古应芬渐渐萌生了排满兴汉的志向。

1900年,古应芬以“经古”第一名的成绩在番禺考取秀才。1904年,他考取广东留日官费生,入读东京法政大学。当年与他同行赴日留学的,还有日后名震民国政坛的汪精卫、朱执信、胡汉民、李文范、陈融等人。在日本,他们朝夕相处,切磋学问道德,探讨国家民族出路。

1905年,孙中山到达东京,决定组织中国同盟会,古应芬作为广东省的代表,参加了7月30日的筹备大会。同年8月20日,古应芬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同年

个人其他信息

4

古应芬故居,在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街,为中西合璧式民国建筑,传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后,孙中山曾从白鹅潭军舰上搬到此处住过。据介绍,故居的外墙是经过翻新的。

古应芬的墓,在广州沙河东坑,修于1931年,墓园规模恢弘,占地2700多平方米。1951年,墓园大部分被劳动教养所侵占,此后墓穴甚至被盗。1987年,在古应芬之子古滂力争下,广州市政府重修了古应芬墓,并将其作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的大元帅府,也与古应芬关系密切,他在这儿曾是孙中山的秘书和助手。

如今的华南师范大学,与古应芬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古应芬去世后,广东省政府于1934年,将广东工业专门学校、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合并为广东省立勷勤大学,以示纪念(古应芬字勷勤,又字湘芹)。工业专门学校改为工学院,市立师范学校改为师范学院,另增设商学院。1937年工学院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1940年师范学院独立为广东省立文理学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