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绶,著名的作物育种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高等农业教育,为我国培育了几代农业科技人才;长期从事大豆、大麦研究,育成了“金大332”大豆、“王氏大麦”(美国定名)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对作物田间试验技术也做过系统研究,是我国作物育种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之一。
目录
- 1
- 2
- 3
- 4
王绶,著名的作物育种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高等农业教育,为我国培育了几代农业科技人才;长期从事大豆、大麦研究,育成了“金大332”大豆、“王氏大麦”(美国定名)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对作物田间试验技术也做过系统研究,是我国作物育种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之一。
中文名王绶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沁县乌苏村
出生日期1897年4月1日
逝世日期1972年2月1日
职业作物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
毕业院校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
主要成就作物育种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中国作物育种学》,《实用生物统计法》《大豆栽培与良种选育》
王绶,字佩卿,1897年4月1日生于山西省沁县乌苏村。祖辈均为读书人,曾祖为清代南京名官,祖父为清代举人。父亲王之鉴虽为清末秀才,乡村私塾教师,但家境已趋衰落,以变卖家产为生。王绶童年随父下地耕耘,深知粮食来之不易。
1897年4月1日出生于山西省沁县乌苏村。
1916年毕业于太原省立第一中学。
191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校预科。
192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专业。
1924—1932年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助教、讲师。
1932—1933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作物育种学系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
1933—1940年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农艺系主任,农艺研究部主任。
1941—1942年任西北农学院教授。
1942—1945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西北农业推广繁殖站主任,西北农学院教授、教务长。
1946—1949年4月任农林部农业推广委员会粮食生产组主任,农林部粮食生产委员会专门委员会联席会议主席,兼
摒弃殖民文化,培育几代人才
王绶毕生致力于农科大学的教育,为国家培育了几代农业科技人才。早在20世纪初,王绶就看到中国农科大学的教材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脱离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于是,他发奋编写适合中国国情和农业生产特点的教材,先后讲授作物育种、生物统计、田间试验技术、大麦、大豆各论等课程,共编写十来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他强调联系中国的实际,特别注意中国农民种植作物,培育优良品种的经验,并吸收国内外最新科研成就,内容充实,深入浅出,学以致用。部分教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部分由国立西北农学院农艺学会印刷,部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有的被编入《大学丛书》,曾多次增订再版,哺育了我国几代农业科技人才。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王绶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办学的宗旨,坚持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教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方针。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修养;另一方面要掌握世界先进的农业
1王绶.农民自行育种的方法.农林新报,1927(109).
2王缓.中华作物改良史.农林新报,1927(120).
3王绶.农人自己保守纯种的方法.农林丛刊,1928(43).
4王绶.作物产量之研究.中国农学会报,1928(64、65).
5王绶.改良大豆的方法.农民,1928(11).
6王绶.农民保守纯种的方法.农民,1930(22).
7王绶.大麦遗传之研究.美国康乃尔大学论文集,1933.
8王绶.大豆田间试验技术之研究.农林,1933(4).
9王绶.推广混合选择法为现在农业推广员重要任务.农业周报,1933(29).
10王绶.大豆与中国之关系及金陵大学改良大豆之成绩.农林新报,1934(3).
11王绶.行之长短重复次数之多寡标准行之排列于南京环境之下对于大豆试验结果之影响.中华农学会报,1934.
12王绶.李传珪.大麦杂交之研究.农村新报,1934(347).
13王绶.用选择法改良大豆.农林新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