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森简介

徐元森,1926年生, 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分配在上海冶金研究所工作。现为该所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委、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是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徐院士长期从事金属冶炼、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的研究工作,是国内外著名的集成电路专家。其“高速、超速双级数字集成电路”、“PM结隔离技术”、“800016位微处理器电路”等二十多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科院、上海市级二十项重大科研成果奖。还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专著二部。被评为全国及上海市劳动模范,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徐元森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3月27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7岁。

目录

  • 1
  • 2
  • 3
  • 4
  • 5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徐元森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6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2013年3月27日

职业科学家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化工系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

2

徐元森微电子及冶金专家,浙江省江山市人。1926年5月22日,徐元森出生在贺村镇湖前村一个农民家庭。这位农家子弟从小就喜爱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1946年,徐元森考进了浙江大学化工系。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研究室主任。

20世纪50年代在球墨铸铁、包头和攀枝花等复杂铁矿石冶炼及超纯金属提纯等项目中,应用冶金学和物理化学原理出色地完成国家重大建设中的科研任务,解决了炼铁史上含钛和含氟铁矿冶炼的两大难题,丰富了炼铁学和冶金过程物理化学,3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近30年来,致力于微电子领域的开拓,先后研制成功3种器件隔离方法以及泡发射区、双层金属布线、全离子注入等工艺技术。开发成功DTL、TTL、ECL、EPROM、NMOS、CMOS等系列集成电路100余种。其研究成果被国内许多工厂、学校采用。

研究历程

3

徐元森在20世纪50年代从事钢铁冶金研究,先后在球墨铸铁及包头和攀枝花两大复杂铁矿的高温冶金物理化学问题中做出重要贡献。铸铁中含3.5%以上的石墨,约占体积的15%,呈细叶状均匀分布在铁基体之中,这使得铸铁断口呈灰色,故被称为灰口铁。铸铁坚韧不如钢,性脆,但价廉,是机械工业的主要金属材料之一。1948年英人在铁中加入少量稀土金属,使石墨由细叶状变成球粒状,称球墨铸铁,它强度近似铸钢,有韧性。后人又用镍镁合金加入铸铁,得到相似结果。但该两种方法不符合中国国情。那时既无稀土又缺少镍,进口很贵,难以大量生产。

若能在铁水中加入纯镁,可以不用镍,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操作,镁光闪闪,铁水喷溅。初期他和同事开发成铜镁合金,加入铁水时反应缓和,只要稍加安全措施即可生产。后来又成功而巧妙地将纯镁加入铁水,既安全又节省铜。在仔细研究了球墨铸铁制造工艺和镁、铜、锰、硫、磷等元素的影响后,写成一本专著,发行全国,深

学术成就

4

徐元森发明了二种新的冶炼方法,能够顺利而经济地在大高炉中冶炼包头铁矿和攀技花钒钛磁铁矿,至今已30余年。从1965年开始至今,从事微电子领域,研究各种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包括逻辑、存储器、CPU、线性和砷化镓电路,其中许多均移交工厂生产,曾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徐元森李灿院士获“2005何梁何利基金奖”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年10月14日,“何梁何利基金2005年度颁奖大会”在上海举行。经严格评选,北京大学的徐光宪院士和复旦大学的谷超豪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徐元森院士、大连化学物理所的李灿院士等45名科学家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自述

5

在光明中开拓生物科技促和谐.

有一次,坐我对面的同事刚进门,我就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就问他是不是有胃病,他很惊讶,说有。因为我分辨出那是幽门螺旋杆菌的独特气味,捕捉到了它的信息,所以作出推断。

现在是信息时代,接下来可能进入生物时代。1995年以后,我研究方向转到了生物领域。当时很多人觉得诧异,因为微电子和生物科学看起来毫无关联。其实,这两个领域有着相通之处,都是要弄清楚各自研究对象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载体。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孩子的基因都是遗传自父母,而DNA就是人的遗传信息载体。正如现在看病都是以计算机为载体来记录健康信息,就是这个道理。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有些

癌症,比如肝癌可以提前发现病变信息并尽早治疗。但肺癌、肾脏癌等很多癌症,现在还不能在早期就发现病变信息,以至于无法及早医治,挽救患者生命。现在我所关注的,正是如何找出这些病症的标志物信息。

我虽然上了岁数,没有那么多精力扑在科研一线,但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