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冯友兰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冯友兰

外文名Fung Yulan

别名芝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

出生日期1895年12月4日

逝世日期1990年11月26日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哲学简史》

代表作品贞元六书,中国哲学简史

荣誉现代新儒家

纪念馆唐河县冯友兰纪念馆

人物生平

2

1895年124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

1902年,冯友兰7岁上学,先读《诗经》,次读《论语》、《孟子》,再读《大学》、《中庸》,从头至尾反复吟诵。因其父公务繁忙,教育子女的重担就自然落在粗识文字的冯母吴清芝身上。当时儿童重记忆,轻理解,如此他又勉强读完了《书经》、《易经》和《左传》。

1907年,冯家专门聘请教师负责冯友兰的教育,较正规地开设了古文、算术、写字、作文等功课。因课程较为轻松,冯友兰在闲暇时还常阅读一些他父亲所藏的新书籍、新刊物,开始初步接触一些世界知识。在12岁时,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因病猝逝,他遂跟随其母迁回老家唐河,并继续延聘教师授学。在这期间,他开始阅读诸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等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书籍。

1910年,遵其母嘱考入唐河县立高等小学预科。

1911年春,考入开封中州公学(今河南大学)中学班。暑期回唐河,与吴太夫人之侄女吴淑贞结婚。

1912年夏,转入武昌中

主要著作

3

出版年份

书名

出版社

民国15年

人生哲学

商务印书馆

民国19年

人生哲学

商务印书馆

民国20年

中国哲学史

神州国光社

民国21年

宋明道学中理学心学二派之不同

国立清华大学

民国22年

一种人生观

商务印书馆

民国24年

中国哲学史

商务印书馆

1936年

中国哲学史补

商务印书馆

民国27年

新理学第一版

商务印书馆

民国28年

新理学

商务印书馆

民国28年

新事论

商务印书馆

民国29年

新理学

商务印书馆

1941年

新世训,一名生活方法新论

开明书店

民国32年

新理学,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民国32年

新原人

商务印书馆

民国33年

中国哲学史

商务印书馆

1943年

新世训:生活方法新论

开明书店

民国34年

新原人

商务印书馆

民国34年

中国哲学小史

商务印书馆

民国34年

新原道,一名中国哲学之精神

商务印书馆

民国35年

新原道,一名,中国哲学之精神

商务印书馆

民国35年

新知言

商务印书馆

民国37年

新知言

商务印书馆

1947年

中国哲学史

商务印书馆

1947年

中国哲学史

中华书局

1958年

中国

学术活动

4

综观冯友兰解放后的学术活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60年代。在自我批判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他开始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三松堂自序》里回忆说“当时正在提倡向苏联学习,我也向苏联的‘学术权威’学习,看他们是怎样研究西方哲学史的。我寻找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努力运用,写了《中国哲学史新编》,出版到第二册,十年浩劫就开始了,我的工作也停了。”在这一时期,整个学术界都被一种僵化、教条的学术空气所笼罩,哲学史研究由于其与政治过于紧密的关系更是如此。一部丰富多彩的哲学史被简化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史,并被图式化地定为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的历史,冯友兰身处其时,亦颇受这种氛围的影响。

第二阶段70年代,代表作为《论孔丘》。其时写了《对于孔子的批判和对于我过去的尊孔思想的自我批判》及《复古与反复古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两篇文章在《北大学报》上发表。不久,《光明日报》《北京日

人物轶事

5

与毛泽东的书信交往

1949年10月1日,冯友兰参加了新中国成立的开国盛典,并聆听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他心潮起伏,思绪万千。1949年10月5日,冯友兰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在过去讲封建哲学,帮了国民党的忙,现在我决心改正错误, ……我计划于五年之内,如政协共同纲领所指示的,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将我在二十年前所写的《中国哲学史》,重新写过,作为一个新编。诚如你所说的,我们不但要知道中国的今天,还要知道中国的昨日。”

毛主席虽然开国前后日理万机,但很快给冯友兰写了回信。“友兰先生十月五日来函已悉。我们是欢迎人们进步的。像你这样的人,过去犯过错误,现在准备改正错误,如果能实践,那是好的。也不必急于求效,可以慢慢地改,总以采取老实态度为宜。此复。敬颂教祺!毛泽东十月十三日。”

收到毛泽东回信的冯友兰有两点很意外的感受其一是,“我不料毛泽东的回信来得如此之快

人物影响

6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对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

他的《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此书被冯的美国学生卜德译成英文,成为现今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为数不多的著作之一。在这部巨著中,他自称为“释古派”而与胡适的“疑古派”相区别。他着力论证了儒家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正统地位。这为他后来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积累了思想材料,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1990年7月,冯友兰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全部完成。冯友兰说这部书“不仅是过去的历史的叙述,而是未来的哲学的营养。这部中国哲学史著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基础,在中国哲学由近代走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是一座里程碑。他高度提炼了两个观点,一是从中国哲学的传统

人物评价

7

季羡林芝生先生走过了95年的漫长的人生道路,95岁几乎等于一个世纪。自从公元建立后,至今还不到二十个世纪。芝生先生活了公元的二十分之一,时间够长的了。他一生经历了清代、民国、洪宪、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抗日战争,一直迎来了解放。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有阳关大道,也有独木小桥,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芝生先生以他那奇特的乐观精神和适应能力,不断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忠诚于自己的学术事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终于走完了人生长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我们可以说他是晚节善终,大节不亏。他走了一条中国老知识分子应该走的道路。在他身上,我们是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的。

胡适“天下蠢人恐无出芝生右者”。

朴槿惠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李慎之“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如果中国人因为

家庭关系

8

父亲冯台异,曾做过晚清知县。

母亲吴清芝。

妻子任载坤,字叔明,河南新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二月廿二日(1894年3月28日),时年21岁,正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弟弟冯景兰是一位地质学家。

妹妹冯沅君是一代才女,现代作家、学者。冯沅君没有子女。

堂妹冯让兰是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的夫人。

外孙女冯钰,现TOM在线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

长女冯钟琏西南联大外语系毕业,是北京31中优秀的语文教师,1975年去世了。

长子冯钟辽辽西南联大肄业,后去美国留学,在美国成家立业,是锅炉专家。

次女冯钟璞(宗璞)中国知名作家。

次子冯钟越中国航天工业部主任工程师,飞机强度专家,惜天不假年,赍志以终时才51岁。

人物纪念

9

清华大学纪念冯友兰座谈会

2005年12月6日,为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冯友兰与清华大学文学院——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新斋104会议室召开。冯友兰先生女儿、著名作家冯钟璞女士,著名翻译家文洁若女士,冯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朱伯昆教授,中科院院士唐稚松教授,副校长谢维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前任院长胡显章教授等近30位清华文学院老校友与会,深情缅怀冯友兰先生。回顾冯友兰先生在清华担任了18年文学院院长。他延聘学者,奖掖人才,以“释古“观点、以生命做事的精神,带出了一股学术新风,为清华文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追思他的最高贵的爱国精神。继承发扬他的宝贵精神财富。

纪念文章

张岱年《哲人其萎遗范永存——沉痛悼念冯友兰先生》、《冯先生“贞元六书”的历史意义》、《深切悼念冯友兰先生》、《怀念冯友兰先生——为纪念冯友兰诞辰100周年而作》、《怀念冯友兰先生》。

冯友兰文库

1994年,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