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明简介

(1887年—1923年),名经庶,字伯明。哲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哲学的先驱者、中国现代自由教育的倡导人、中国现代人文主义的先驱。 近代《学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学贯中西,通儒、道、佛学,治西洋哲学,精于英文,通法文、德文,兼及希腊文、梵文。祖籍山东章丘,生于南京。少时就学于汇文书院(即金陵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曾任日本留学生青年会干事,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赴美留学,入美国西北大学研究院攻哲学和教育学,获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受聘为金陵大学国文部主任,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起任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文理科主任、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哲学教授、代理校长等职。并撰写了《论学风》和《共和国民之精神》等文章刊于《学衡》上,倡导朴茂、求实的学风。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刘伯明

别名名经庶

国籍中华民国

出生地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887

逝世日期1923

职业东南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哲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西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现代哲学的先驱者、中国现代自由教育的倡导人

代表作品《西洋古代中世纪哲学史大纲》、《近代西洋哲学史大纲》

人物生平

2

1885年,刘伯明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山东章丘,早年受业于章太炎门下,求读于汇文书院,毕业后赴日留学,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英国侵占我云南片马时他用英文写了讨英檄文,传诵一时。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他赴美留学,入西北大学研究院攻读哲学和教育学。

1913年,以《华人心性论》获得硕士学位。1915年,以《老子哲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15年,回国后即倾心于教育事业,先受聘为金陵大学教授,任国文部主任,后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之聘,任哲学讲座教授。

1920年,专任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主任、行政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由校长兼)和训育主任。是年4月9日南高召开校务会议讨论筹备国立大学计划,响应政府拟在全国有国立四大学之议。经郭校长与江谦、蔡元培、袁希涛等之努力,于12月6日国立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

1921年,刘伯明改任校长办公处副主任(主任由校长兼),因郭秉文为谋

兢兢业业

3

刘伯明悉心致力于学风、校风建设,就师生中好的思想、好的风气,结合人生理想、世界观、气节志节、科学民主,以及存在的和认识不很一致的问题,做了刻苦认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许多哲学和教育学等文章,又就学风、教育、世界观等问题作了系列讲演。教育贵于熏染,风气赖于渐成,积多年之努力,南高之民族、民主、科学精神,诚朴、勤奋、求实的优良学风,得以形成和坚持。现摘录其生前谆谆教于学生重视德育、智育、美育、群育之词于下,以供吾辈后人深思得益。

先生言论

4

“吾校同学率皆勤朴,无浮华轻薄气习。而其最显著之优点,在专心致力于学。其坚苦卓绝,日进不已,至可钦佩,实纨绔子之学生所不能及者也”。

“吾国古来学风,最重节操,大师宿儒,其立身行已靡不措意于斯。所谓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最能形容其精神”。

“吾人,生于科学昌明之世,苟冀为学者,曰惟真是求。惟其如此,故其心最自由,不主故常,盖所谓自由之心,实古今新理发现必要之条件也。”“世界知识,其相互之关系,吾人亦应稍加注意,俾治各种专门之学者,互相了解,于分门之中有一致之意,所谓同心相应(Like?nindedness),此即真正德谟克拉西之社会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调和文理,沟通中外,实为当年南高办学者之宏旨也。)

“通常之说人格者,仅及精神方面,而以与品性相混,不知所谓人格(西语曰personality),而观之,其中所涵要素,除自信、判断能力,庄重、温良等外,就其涉及形

个人生活

5

1915年,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的陈芬资结婚,婚后双双回国。

人物评价

6

专于道家老子哲学,治西洋哲学,学贯中西,通儒、道、佛学,治西洋哲学,精于英文,通法文、德文,兼及希腊文、梵文。

刘伯明言行一致,律己甚苛,俭朴无华,刻苦自励,乐于助人,待人宽厚,结谊同寅,唯诚唯谦;对待后生,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办事务实,处事务真,不畏权贵。南高、东大同仁,以其道德、学问,两堪表率,奉为魁宿,誉为“南雍祭酒,纯粹君子”。

胡适挽其“鞠躬尽瘁而死,肝胆照人如生”。

柳诒徵评说他“死后若干年内,恐怕不容易找到像他这样对中西学问都有本源,能为大家翕服之人”。

陈茹玄称其“薪尽火传,君身不死。颜天蹠寿,天道宁论”。

吴宓称其“高标硕望、领袖群贤”。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