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新,铁道机械工程专家,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铁道机车车辆的运用、维修、制造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了柳江机器厂,支援湘桂铁路运输。抗日战争胜利后组织了善后救济总署援华物资器材的接收和选用。主持推行车辆车钩标准化,解决列车车辆混编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持机车车辆技术工作,在制订铁道技术政策,促进铁道科技发展和提高装备水平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茅以新,铁道机械工程专家,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铁道机车车辆的运用、维修、制造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了柳江机器厂,支援湘桂铁路运输。抗日战争胜利后组织了善后救济总署援华物资器材的接收和选用。主持推行车辆车钩标准化,解决列车车辆混编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持机车车辆技术工作,在制订铁道技术政策,促进铁道科技发展和提高装备水平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中文名茅以新
国籍中国
出生地南京
出生日期1902年
逝世日期1990年2月
职业铁道机械工程专家
毕业院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普度大学
主要成就制订铁道技术政策
籍贯江苏镇江
茅以新,江苏镇江人。在普渡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还筹建一小型机修厂。1929年转入铁路工作,任浙赣铁路机务课长,1935年赴日本考察铁路工厂,回国后历任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机务课长,湘桂铁路工程局机务课长,柳江机厂厂长,1924年被派赴美国考察,并担任中国驻联合国善后救济委员会物资供应铁路组组长,1947年回国后任粤汉铁路管理局副局长兼机务处长。建国后历任铁道部机务局、车辆局、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及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调部援外办公室工作,次年被任命为科学技术委员会专职委员,1982年任铁道部技术顾问等职,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茅以新在青年时代即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积极投入“五四”运动,被选为全国学联代表。参加铁路工作60余年来,曾协助程孝刚先生筹建株洲机厂,在荒地上创建了具有冷热加工能力的柳江机械制造厂,日寇进犯广西
1902年6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18-1919年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习。
1919-1921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
1921-1922年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毕业。
1923-1924年赴美国PurdueUniversity(普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25-1926年加拿大国家铁路机车工厂实习。
1926-1927年美国ALCO机车公司设计室制图员。
1928-1929年南京新记机工厂汽车修理。
1930-1935年浙赣铁路机务课长。
1936-1939年粤汉铁路机务课长,副处长,主任工程师。
1940-1944年交通部柳江机器厂厂长。
1945-1947年赴美国,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
1947-1949年粤汉铁路副局长,顾问。
1950-1953年铁道部机务总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1953-1956年铁道部车辆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1956-1960年铁道部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在老一辈铁路专家中,有一位朴实无华,用毕生精力默默奉献的人,他就是铁道部技术顾问、全国政协委员、铁道机车车辆专家茅以新。从1929年入铁路起,他在机务、车辆等技术部门勤奋不懈、不畏艰苦地工作了整整60个春秋,积极参与我国铁路建设。他凭借稔熟的英语水平开了普渡大学招收中国留学生的先河,通过谈判为国家争取到了应有的战后英美的物质援助。直到他89高龄,患脑软化症才熄灭了生命之火,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他的高风亮节和奉献精神,永远是铁路工作者的好榜样,永远激励着后人沿袭他的脚步继续奋斗。
茅以新,1902年6月出生于我国的文化都城——南京。从小家学渊源,祖父、父亲均为学者,哥哥以南、以升早期赴日、美留学,家里家教颇严。古都南京的文化底蕴及有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为他从小的学习、思维启迪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幼他就聪明好学,学习上聪敏过人,领会很快,在上海民立中学就读时,各门功课都
1转向架图册,北京铁道部车辆局,1963年
2略论我国铁路车辆几项基本标准.铁道车辆,1979年
3沿曲线自导向运动的转向架,铁道车辆,1980年
茅以新共育有四个子女,分别为茅于海,茅于杭,茅于轼,茅于兰。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