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民简介

陈新民(1912.11.18-1992.12.23)安徽望江人,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家。中国有色金属冶金教育的开拓者。1935年(中华民囯二十四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5年在美国从事钢中氢含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1952年赴长沙筹建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任第一任院长,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民致力于冶金物理化学的教学科研,是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创始人之一。他的论文多次在《金属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宣读。其中,《氯化镁水合物热分解的综合研究》、《金属中气体分析的热力学基础》等论文,获冶金部和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特别是“金属—氧系热力学和动力学”、“高温熔体物化性质”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有色金属的开发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一些重点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陈新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清苑县

出生日期1912年11月18日

逝世日期1992年12月23日

职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中南矿业学院筹建者兼首任院长 中国有色冶金教育开拓者

人物生平

2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1月18日生于河北省清苑县(今保定市)。由于家庭四处迁移,影响了他的入校读书。他没有上小学,仅断断续续读了几年私塾,在家自学了全部小学课本,考入天津南开中学。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

1935年(中华民囯二十四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获理学士学位。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10月,华中沦入敌手,他撤到兰州,先后在甘肃省建设厅任技士和省科学教育馆任助理研究员。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冬,他辗转到达云南昆明,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从事润滑油、精盐等抗战急需物资的生产研究。

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冬,参加清华大学公派留学生的选拔考试,考分居冶金科榜首,享受林森奖学金优等生待遇。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月,陈新民从昆明出发经香港到达美国,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冶金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6月,通过了博

主要成就

3

陈新民长期致力于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特别是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中国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的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对火法冶金、湿法冶金、氯化冶金及熔体热力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他的“金属—氧系热力学和动力学”、“高温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有色金属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火法冶金过程物理化学、湿法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冶金电化学三个分支,并主攻了以下研究方向(1)常见有色金属氧化物氯化平衡的研究;(2)有色金属主要矿物硫化物焙烧时气体平衡组成的研究;(3)冶金过程反应的动力学研究;(4)金属—氧系的热力学研究;(5)熔融法测定金属中气体的热力学分析的研究;(6)高温冶金熔体X射线装置及应用的研究等。他论文“金属—氧系热力学和动力学”、“高温熔体物化性质”的研究成果,为中有色金属的开发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一些重点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应用。他指导的学生撰写的论文有6篇在全国性

社会任职

4

陈新民担任过的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常委、副主席、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常委、民盟湖南省主任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冶金学科评议组副组长,湖南省教育系统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第五、第六、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38-1939年,任甘肃省建设厅技士、省科学教育馆助理研究员。

1939-1941年,任中央研究院昆明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人物评价

5

求学师表,治学典范。(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评)

无私奉献,后人楷模。(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评)

陈新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高尚情操和科学精神。(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评)

后世纪念

6

2013年11月1日,中南大学举行集会,以纪念陈新民诞辰100周年。陈新民铜像揭幕仪式、纪念座谈会暨《陈新民文集》发行仪式在该校相继举行。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