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烟桥(1911年~1970年),汉族客家人,中国版画家。曾用名陈炳奎,笔名李雾城、米启郎。1911年11月16日生于广东深圳市龙华区观澜镇牛湖村鹅地吓,1970年12月逝世于广西南宁。
目录
- 1
- 2
- 3
- 4
陈烟桥(1911年~1970年),汉族客家人,中国版画家。曾用名陈炳奎,笔名李雾城、米启郎。1911年11月16日生于广东深圳市龙华区观澜镇牛湖村鹅地吓,1970年12月逝世于广西南宁。
中文名陈烟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1年11月16日
逝世日期1970年12月
职业中国版画家
先生少年习画,功底扎实。1928年入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1931年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不久开始版画创作,并从事进步艺术活动,加入中国美术家联盟;1932年冬,与陈铁耕、何白涛等在校组织“野穗社”;1933年与鲁迅通信,在鲁迅的鼓励与支持下,继续从事版画创作;1939年赴重庆工作,先后任育才中学绘画组组长、《新华日报》美术科主任;1949年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美术科科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1958年后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美协广西分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文联副主席等。
先生长于版画,代表作品有木刻《建设中的佛子岭》(中国美术馆收藏)、《鲁迅和他的伙伴们》(中国美术馆收藏)及《黄浦江上》等。
陈烟桥,1912年1月4日(农历1911年11月16日)生于新安县观澜镇牛湖村(今深圳市观澜办事处),原名炳奎,学名希荣,曾用笔名李雾城、米启郎。祖上是从江西经广东梅州迁来的客家人,祖父陈登谋早年曾漂洋过海远赴牙买加打工,赚到一笔钱后回家乡建了一座客家排屋,也就是现存的陈烟桥故居。父亲陈永发在陈烟桥11岁时,也前往牙买加做生意谋生。陈烟桥幼年入读由海外华侨捐建的力倡新学的广培学校,自幼习画,勤读苦练,为日后从事美术创作、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1928年,陈烟桥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科学习,后转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毕业后投入新木刻运动,并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作为文艺运动成员关注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
陈烟桥的妻子林淑仪,原籍广东番禺,生于书香世家,终生从事教育。他们一生过着相对清贫的生活,但不管遇到任何艰险,他们始终把木刻艺术与拯救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1947年陈烟桥因“文萃案”蒙难入
1934年,《天灾》、《投宿》、《某女工》、《受伤者的呐喊》四幅木刻作品入选在巴黎举行的"革命的中国绘画与木刻展览"。
1934年10月,《拉》、《窗》和《风景》三幅木刻作品被选入鲁迅所编的《木刻纪程》。
1935年10月,出版手拓本《陈烟桥木刻集》。
1936年底,与江丰、沃渣等发起组织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9月,被推选为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
1939年,应陶行知之邀任育才学校绘画组组长。
1940年,任重庆《新华日报》美术科主任,从事有关抗日的水刻和漫画创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战争鼓与呼,并先后出版《烟桥木刻集》和《鲁迅与水刻》两书,后者还被译成俄文出版。
抗日战争胜利后,地在上海为党的刊物《群众》及进步刊物《文革》刻制木刻作品和漫画。
1946年,任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
1949年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美术科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