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伦曾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艺术指导,常任指挥、中国交响乐团顾问、北京交响乐团顾问等职务。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李德伦曾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艺术指导,常任指挥、中国交响乐团顾问、北京交响乐团顾问等职务。
中文名李德伦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7年6月6日
逝世日期2001年10月19日
职业音乐指挥家
毕业院校国立上海音专
李德伦1917年6月6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唐山丰润区。少年时期学习钢琴及小提琴,在辅仁大学读书时曾与师生组成学生管弦乐团,并参加演奏。1940年考入国立上海音专,先后师从舍夫佐夫(I.SHEVTZOV)及杜克生(R.DUCKSON)学习大提琴,师从弗兰克尔(W.FRANKEL)学习音乐理论。
李德伦,指挥家、中央乐团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兼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在人们的心目中,李德伦的名字总是和“交响乐”联系在一起。84岁的他在抱病多年后溘然长逝,令人发出“世上空余《田园》曲,人间不见李德伦”的感慨。
李德伦1917年生于回族血统的官吏家庭,自小受到母亲音乐艺术启蒙以及良好的文化教育。1940年,他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小提琴。1943年毕业后,便像当年很多向往新生活的年轻人一样,投奔延安,到延安的中央管弦乐团当指挥。1949年初,李德伦随着解放大军进入北京。在解放军进城的第一天,他就和乐队到清华大学演奏莫扎特的小夜曲。“我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我们是又脏又穷的土八路,但我们手里的琴、乐器是干干净净的。”李德伦的夫人李珏后来回忆。建国后,李德伦先后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的指挥。1953年后,他到原苏联音乐学院深造,师从著名指挥家
1942年在上海与同学组成“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并参加演奏。
1943年音专毕业后到延安任中央管弦乐团指挥和教师。1949年在北京担任中央歌剧院指挥。
1953年起,作为著名指挥家阿诺索夫(N.ANOSOV)教授的研究生,在前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1957年秋回国,任中央乐团指挥。除了在北京及全国各地指挥演出外,李德伦还率领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到日本、朝鲜、香港、澳门演出,并带领室内乐团去西班牙的20多个城市演出。作为客席指挥,他曾先后指挥过前苏联列宁格勒Leningrad)、莫斯科等20多个乐团,并去芬兰、捷克、古巴等国指挥。
自1959年起,他曾多次指挥数百人的大型乐队演出,
1987年在北京“交响乐之春”大型音乐会上,他指挥了800人的联合乐队,为规模最盛大的一次。
1985年后,李德伦曾先后到卢森堡、西班牙、德国、葡萄牙、加拿大、美国等地演出,
1995年曾去台湾参加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1980年李德伦获文化部授予的指挥荣誉奖。1986年获匈牙利政府文化部授予的李斯特(Liszt)纪念奖章获文化部授予指挥荣誉奖。
他曾先后指挥了贺绿汀、马思聪、罗忠榕、吴祖强、陈培勋等中国作曲家数十首交响乐作品的演出,并在国外演出《黄河大合唱》、《山林之歌》等20余部中国作品,曾与国际著名演奏家奥依斯特拉赫(Oistrakh)、梅纽因(menuhin)、斯特恩(stem)、马友友、尼古拉耶娃(Nikolayeva)、施塔克曼(stackman)及中国的傅聪、刘诗昆、沈湘、郭淑珍、胡坤、吕思清、薛伟等数十位音乐家合作演出。
李德伦曾于1985年在巴黎任国际梅纽因小提琴比赛的评委,1986年在莫斯科任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的大提琴评委。多年来,李德伦致力于交响乐的普及与发展,他在北京、天津、广州等20多个城市组织乐队训练演出,促进一些地方如北京市、山东、内蒙乐队的建立及北京音乐厅、广州音乐厅的兴建。并到
用生命的激情指挥一场音乐会
李鹿是14日回国的。15日、16日,李德伦躺在床上还动不了,17日他就下床坐在椅子上看总谱,开始准备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还给斯特恩打电话,和他商量着有关事项。
18日下午,在李德伦的执拗下,医生不得不让他破例走出医院去做演出前的排练。天气很冷,大家给李德伦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用轮椅把他推下去,实行24小时特护。坐着轮椅的李德伦来到世纪剧院的舞台上。这时斯特恩跟他的儿子小斯特恩正在排加演的节目,一回头,看见了李德伦,他一边拉着琴,一边合着节拍走到李德伦面前,为李德伦演奏。李德伦按捺着激动的心情注视着自己的老朋友,静静欣赏他的演奏。琴声毕,斯特恩走来深情地与李德伦紧紧拥抱。之后,他又捧着李德伦的脸,李德伦扶着斯特恩的胳膊,两个白发老人泪光闪闪,久久凝望,他们想说的话太多,而这时,什么也说不出。
休息了一会儿后,几人把李德伦搀上了指挥台,这时大家才发现,李德伦的身体弱得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