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楠森(1921.11-2013.1),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国马哲史学会会长、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中国恩格斯学会会长。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等职。2013年1月24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目录
- 1
- 2
- 3
- 4
- 5
黄楠森(1921.11-2013.1),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国马哲史学会会长、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中国恩格斯学会会长。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等职。2013年1月24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中文名黄楠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富顺县
出生日期1921年11月
逝世日期2013年1月24日
职业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黄枬森,1921年11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1942年毕业于自贡市富顺二中,同年考进西南联大物理系,1943年转到哲学系,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读哲学专业究生。1950年起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资深教授;1981年~1987年任哲学系主任,1982年始任博士生导师;1981年~1996年任国务院学术委员会评议组第一、二、三届成员、召集人,1983年~2002年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1991年始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编委会主任、顾问;1991年始任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2012年10月北大哲学系百年庆典上,被授予“终身教授”称号,并获巨额奖金;
许多学者闻讯唏嘘先生的离去,使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失去一位大家,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失去一位“好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
专著
《群众路线—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哲学的科学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哲学笔记〉与辩证法》,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哲学的足迹》,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人学的足迹》,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黄枬森自选集》,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
《人学词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哲学概念辨析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高教出版社1998年版(荣获2001年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黄枬森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5年版
《哲学的科学之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主编
《问题中的哲学》,广大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哲学笔记〉注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荣获1987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版(荣获1992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
在北京大学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讲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等课程,晚年致力于把哲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建设,致力于人学学科的创建工作以及文化理论的研究工作,指导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生20多名。1983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党员标兵;2001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师德模范。
为学终生不渝地坚守
黄楠森一生有许多事迹值得书写,但作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主要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建设、发展,矢志不懈,终生不渝。在有的人看来,这也许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不太灵活”,但这,恰恰昭示了他对理想信念的执著、对学术志向的坚守。
1939年秋,18岁的黄楠森进入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高中部学习。在那里,接触并迷上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艾思奇关于正确的哲学是真理,而唯物论和辩证法就是正确的哲学等观点,引导他走上了参与革命和追求进步的道路。
1943年,已成为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的黄楠森转入哲学系,广泛涉猎各种哲学流派,尤其是西方哲学。但他思考得最多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黄楠森来到北京大学,以研究生身份担任理论课助教。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工作者,他进一步坚定了哲学思想有正确与谬误之分、哲学可以成为科学的观点。
上世纪80年代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