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白简介

梅白,(1922-1992年),学名国定,湖北黄梅人,作家。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某部宣传科长,中共地方组织的区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鄂东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还兼任武汉大学教授、《七一》杂志副总编、中共荆门县县委书记等职。十年动乱期间,梅白被称为“黑笔杆子”并被逮捕,1976年平反出狱。著有杂文集《什么思想在作怪》、《大江东去》、《百炼成钢》、《公与私》(合作),电影文学剧本《土地》(合作)等.

目录

  • 1
  • 2
  • 3
  • 4
  • 5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梅白

别名一丁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黄梅

出生日期1922

逝世日期1992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大江东去>>,<<百炼成钢>>

人物介绍

2

梅白(1922-1992年)湖北黄梅人。学名国定,湖北黄梅人,作家。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党员。1938年后历任中共区委书记,军分区宣传科副科长,专署文教科副科长,地区团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主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七一》副总编,中共荆门县委第一书记。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杂文集《什么思想在作怪》、《大江东去》、《百炼成钢》、《公与私》(合作),电影文学剧本《土地》(合作)等。

少年

3

梅白少年时天资聪颖,智慧过人。相传,抗战初,有一位爱国志士被敌人装入麻袋沉江英勇牺牲,为了悼念这位烈士,群众自发组织祭奠活动,但预拟的挽联文字不够理想,而令主祭人颇费心思。还是少年的梅白自告奋勇要求一试,他铺开纸,磨好墨,凝神敛气,提笔写道“每日开门时,怕见大江东去;终朝铭恨地,忍看孤雁南来。”其笔力凝重,一气呵成。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大家对烈士的哀思,而此联出自一少年之手则更是难得,自然赢得大家一致喝彩。由此,梅白声名大噪。1936年,他离开家乡跟着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救国之路。

与毛泽东

4

毛泽东和梅白在赋诗填词中可谓是高山流水啊!

1958年,时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的梅白随毛泽东视察三峡,梅白写了一首诗《夜登重庆枇杷山》我来高处欲乘风,夜色辉煌一望中。几万银灯流倒影,嘉陵江比水晶宫。毛泽东看了后,对梅白说,如果把“辉煌”二字改为“苍茫”则能显出夜色之动态,也为“水晶宫”作伏笔,显得“辉煌”而不那么露,诗贵有含蓄和留有余地。第三句“几万”改为“百万”以显示山城新貌,这里应鲜明,而不应含糊“流倒影”则不如“摇倒影”,这也是为了显示夜影之动态。毛泽东又说,采取对比手法,写嘉陵江不平铺直叙,要写得风翻浪卷,以显示嘉陵江之性格。,第四句的“比”改为“似”好些。改后,这首诗就这样组合我来高处欲乘风,暮色苍茫一望中。百万银灯摇倒影,嘉陵江似水晶宫。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了离别已有32年的故乡韶山,有感而发,作《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

生平事迹

5

梅白这个人,长得黑不溜秋,个子也不高,眼睛像个兔卵子,此人出口成章,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一句话那就是其貌不扬,但才华横溢。

1937年日寇侵占小池口,梅四老(梅白的父亲)携眷回家,与人合伙开“三太”杂粮行,叫梅白拟一对联好开张。十三岁的梅白不愿写,答道“三天就倒,太不赚钱”。气得他的父亲骂他,只好叫别人写。之后梅白向人解释说“国难当头,还在盘剥牟利,就是不写!”

1939年冬,当过保长的杨守廉,被汉奸丢江,尸体淌走了。死者的家属要设灵哀悼,适逢梅白与几位老先生来到吕立野的私塾。都推梅白拟靠背。开头,梅白说“老夫子们在座,我何敢为!”实在推辞不过,梅白说“那我就茅镰刀割鸡,不客气。”一学生刚把纸裁好,梅白的腹稿已成。用死者的妻子哀荐,握笔疾书

每日打开门,怕看大江东去。

终宵愁杀我,忍听孤雁南来。

不到一盏茶时间,一幅铁画银钩,字迹刚劲的挽联,呈现在众人面前。挽联魅力真大,使得一位老先生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