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南简介

肖南,男,(1930.3.17-2010.3.18),生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演员、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30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县,1949年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至今,一直从事译制片配音和导演工作,先后参加了两百多部影片的配音和20多部影片的配音导演工作。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肖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0.3.17

逝世日期2010年3月18日

人物简介

2

肖南声音宽厚洪亮、庄重威严,所配角色大多数是革命领袖、将军、长者、教授、科学家等,如《世纪之初》中的列宁、《攻克柏林》和《斯维尔德洛夫》中的斯大林、《魔鬼集团》和《历史的教训》中的季米特洛夫、《教育的诗篇》中的马卡·连柯等。

有观众曾这样评价肖南,“每当听到他那深情声音,总能让我们热泪盈眶。”

1977年以后,他开始从事译制片配音导演工作,为著名电影《罗马假日》、《两个人的车站》、《战地浪漫曲》、《妈妈的生日》、《弗兰西丝》等担任配音导演。

肖南同志因病于2010年3月18日不幸病逝,享年80岁。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译制片的摇篮,肖南见证了长影最辉煌的译制时代;他为中国的译制片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为中国电影留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

早年经历

3

肖南,吉林省蛟河县人。1930年3月17日生于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童年时代,家境贫寒,父亲为了寻找职业,经常带着一家人四处奔波。他从小就过着动荡不定的生活。

小时,他性格文静腼腆,不爱说话,对文艺不感兴趣。他在中学读书时,学校组织学生下乡参加土改工作,并排演了几个秧歌剧。由于他个子高,嗓音响亮,老师便让他在《两个胡子》(东北称土匪为胡子)中扮演大胡子。他虽然很不愿意,但还是硬着头皮参加了演出。从那以后,学校一有演出,就让他参加,他慢慢也就爱上了文艺工作。

配音工作

4

1949年初,他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第四期训练班。结业时,公布分配方案,他的名字被列在翻版组里。他愣了,不懂得翻版是干什么的,有人说,可能是翻拍照片。到了翻版组,他才知道原来是搞外国影片的配音工作,因为当时人们把译制片叫做“翻版片”。对于从事这项工作,他一点精神准备也没有,但他是个上进心强、有毅力的人,既然分配搞这项工作,他就一定要干好。

接触工作之后,他深深感到自己的知识太不够用了。于是,他一头钻进书堆里,废寝忘食地读起托尔斯泰、莱蒙托夫、果戈里、契诃夫、普希金、屠格涅夫、高尔基、法捷耶夫的著作来,又开始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进行学习和探索,写了大量读书笔记。他终日捧卷苦读,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知识都“吃”进肚子里。他参加配音的第一部影片是《俄罗斯问题》,为记者墨非配音。

从1949年到1966年,他参加了二百多部影片的配音工作;他声音宽厚洪亮、庄重威严,为之配音的角色,大多数是

导演生涯

5

1971年以后,肖南做了一段科教片编导工作。1977年以后,开始从事译制片配音导演工作。几年来,导演了《摩羯星一号》、《咖啡馆》、《雨夜奇案》、《妈妈的生日》、《横冲直撞》、《生活之路》、《婆媳之间》、《爱情的故事》、《独立与死亡》等影片的配音工作,其中《妈妈的生日》,获得文化部颁发的1981年优秀译制片奖。

由于他长期从事过配音演员工作,在导演译制片的配音工作时,能够很好地理解演员,熟悉演员的心理和他们进入角色的过程,能对演员的配音提出中肯的意见,帮助、启发他们很快接近角色。他平时积累的知识多,接到一部译制片的配音任务后,能够很快地理解原片和其中的人物,从而比较准确地表现出原作的意图。他在工作之余,开始着手对多年来从事配音工作的体会进行,并写出了一部有关配音演员工作的专论。

艺术风格

6

肖南说“我缺乏好的配音演员所具有的天才,是个笨鸟,笨鸟就要先飞,多飞。”他为季米特洛夫配音获得成功,很大程度是靠自己的勤学苦练。当时,他几乎每天都是清晨三、四点钟就来到现场,一个人默默念词,稳定情绪,排除一切杂念,稳步进入角色。配音时,他不论银幕上角色口型发生什么变化或中断,自己保持的角色感情都能贯穿始终。长期的配音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驾驭、运用语言的技巧和控制自己声音的能力,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他在《阴谋》中,为两个人物配音,而这两个人物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光明磊落的正面人物共产党总书记,一个是阴险狡诈的反面人物社会党总头目皮诺。肖南在配音时,突破自己习惯性的本色音调,按角色的要求对声音实行化装,使两个角色的配音,毫无共同之处。

他在《被开垦的处女地》中,也曾为村苏维埃主席和中农麦丹尼柯夫配音,有时两个人在同一个画面里说话。肖南运用纯熟的配音技巧,用声音在同一部影片里刻画了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