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翰才(1895年出生),名之衔,字又元,翰才其号,陈行乡人。经他整理、汇集的年谱达2090种。1982年由其子女秦曾志、秦曾期、秦小猛遵照遗愿,将家藏年谱和左宗棠资料悉数捐献上海图书馆。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秦翰才(1895年出生),名之衔,字又元,翰才其号,陈行乡人。经他整理、汇集的年谱达2090种。1982年由其子女秦曾志、秦曾期、秦小猛遵照遗愿,将家藏年谱和左宗棠资料悉数捐献上海图书馆。
中文名秦翰才
别名秦之衔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95年
逝世日期1968年9月28日
职业翻译家 、史学家
主要成就搜求历代人物年谱,亲手整理
代表作品著《满宫残照记》,辑《满洲伪国官印集》。
秦翰才(1895年出生),名之衔,字又元,翰才其号,陈行乡人。父锡芷,荣光第四子,患痼疾,亡故时翰才仅半岁,故为祖父母所钟爱。聪颖好学,就读三林学校、省立松江第三中学,学业名列前茅。毕业后,经黄炎培介绍任江苏教育会文书,1917年(民国6年)后转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务科任秘书、通讯主任。1927年后,受黄伯樵之聘为上海市公用局秘书科长,后随黄转为”两路局”(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秘书,主办文书档案管理。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局内迁。
重庆任交通部专员。1939年夏,应原上海市工务局长沈怡邀,赴香港参加编纂《中国经济建设资料》。1942年秋,赴兰州甘肃水利林牧公司任主任秘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上海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秘书处长,1955年退休。1956年10月,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自署千谱楼主。年谱收藏家。郑逸梅著《艺林散叶》称“翰才早有左癖,后有谱癖。所谓左癖者,
治学勤奋严谨,译介西方学术以切于实用者为主,学术研究重资料依据。在省教育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时,随襟兄刘人法学英语,不数年,先后译出《巴黎和会秘史》、《英国海军秘史》,并协助黄炎培编译《美利坚之中学》、《欧美职业教育》。又继承秦氏家学,留意地方人物掌故,精研文史。一生注重搜集、研究清代左宗棠资料,搜集、整理、抄录历代名人年谱,故时人称为”左癖”、”谱癖”。早年受二伯锡圭影响,对左宗棠的爱国思想和在西北的建树尤感兴趣。后在汉口、长沙、香港等地随时搜集有关资料,到兰州后,更深入搜集、踏勘,终于1944年写成约20万字的《左文襄公在西北》,次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又撰成《左宗棠全传》、《左宗棠外记》、《左宗棠逸事汇编》等稿,成为国内左宗棠研究的开拓者。搜求历代人物年谱,不惜时间、财力,原以500种为目标,后改以1000种,实现后,自署”千谱楼主”.解放后更乐此不疲,经亲手整理,汇目者达209
1922年,秦翰才在二十七岁时读了左宗棠的书信、札记和左氏年谱,触发了他对左氏这个晚清历史人物的兴趣。1935年,他读了《左宗棠文集》后,对左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写下了心得体会。这些笔记收在他于1936年出版的论文集《开心集》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秦翰才开始了他长达八年半的“不当亡国奴”的抗战征途。他的征途从上海开始,足迹遍及八个省市,包括杭州、南京、南昌、衡阳、长沙、武汉、桂林、重庆、香港,珍珠港事变后,又从香港徒步返回桂林,继而又去重庆、兰州,在抗战胜利后去北京、长春、锦州。秦翰才在1937年10月间离开上海时,左右手各提一个手提箱,一个装着生活用品,另一个则装着他历年积累的左宗棠资料,这些资料是他最珍贵的财物。在八年半的征途中,秦翰才经历了千难万险,诸如偷渡封锁线、逃避敌机轰炸、爬山涉水、忍饥挨饿、与虫害疾病抗争等等。但他对这一切泰然处之,每到一处就利用一切机会收集左宗棠资料,作
1、《左宗棠逸事汇编》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
2、《满宫残照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
3、《文书写作谭》上海耕耘出版社1947年
4、《档案科学管理法》桂林科学书店1942年
5、《左文襄公在西北》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
6、《清宫残照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7、《开心集》上海普通书店1935年
8、《文书写作谈[普通古籍]》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同人通讯民国30年(1941年)
儿子眼中的秦翰才
父亲秦翰才(1895—1968)是位历史学家、研究左宗棠的专家,是中国收集年谱数量最多的年谱收藏家。父亲于1968年9月28日谢世三十五年后,我已步入八旬老妇的行列,但我仍经常思念我的父亲,缅怀与父亲共度的岁月。回顾我的一生,学术上的成长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他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影响。值我父亲逝世三十五周年之际,我将自己用英语书写的家庭回忆录《HeartbeatsandHeartachesMemoriesofanIntellectualFamilyinChina》中的有关章节浓缩成文,追忆我敬爱的父亲秦翰才先生。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评论家郑逸梅先生在《艺林散叶》中写道:“……秦翰才早有左癖,后有谱癖。所谓左癖者是,搜集左宗棠史料。所谓谱癖者,搜集古今名家年谱……。”这个评语概括了父亲的学术生涯。
父亲在生活上十分节俭,但购买年谱却不惜重金。他与各古籍书店保持联系,专事收集著名历史人物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