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渠简介

杨开渠,农业教育家和水稻科学家。他毕生致力于高等农业教育和水稻科研事业,最早在长江流域倡导种植双季稻,并解决了连作晚稻的品种和栽培技术问题;开拓再生稻研究,并在生产上推广,为发展中国水稻生产做出了贡献。

目录

  • 1
  • 2
  • 3
  • 4
  • 5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杨开渠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诸暨县

出生日期1902年10月27日

逝世日期1962年2月2日

职业农业教育家,水稻科学家

毕业院校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东京帝国大学农学系

代表作品《水稻分蘖研究》;《再生水稻研究》

人物生平

2

杨开渠1902年10月27日生于浙江省诸暨县齐鲤乡全堂村。家境贫寒,杨开渠5岁时父亲去世,靠二哥、三哥教书维持全家生活。

杨开渠8岁多才入学,但刻苦勤奋,18岁高小毕业,文学、书法功底较好。后来靠半工半读在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毕业。

1924年经校长许炳堃介绍到杭州有利电气公司工务股任检表员。此时正值孙中山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热血青年无不欢欣鼓舞,迎接革命高潮到来。

1927年初北伐军攻克杭州后,杨开渠参加了东路军政治部宣传队。后又返回电气公司工作,并于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工会副会长,积极为党工作。

后因身处白色恐怖中才于1927年7月离杭州经上海去日本东京,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杨开渠在东京经短期补习日语后,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农实科。学习期间生活极其清苦,主要靠翻译稿费作为经济来源。由于他踏实勤勉,成绩优异,受到日本老师的器重,农实科毕业后被留在育种研究室作研究工作。

1931年

主要论著

3

1 杨开渠,四川省当前的稻作增收计划书.四川乡村建设学院,1936.?

2 杨开渠,再生稻研究初步报告.四川大学农学院,1937.

3 杨开渠,单季稻双季两熟稻经济栽培比较试验.中华农学会报,1937,163.

4 杨开渠,浙江省常年稻作经济调查.中华农学会报,1937,163.

5 杨开渠,再生稻研究第一.中华农学会报,1938,168,1—20.

6 杨开渠,刘成壁.再生稻研究第二.中华农学会报,1938,169,1—16.

7 杨开渠,肖湘.再生稻研究第三.四川大学农学院,1938.

8 杨开渠,肖湘.再生稻研究第四.四川大学农学院,1938.

9 杨开渠,肖湘.再生稻研究第五.四川大学农学院,1938.

10 杨开渠.再生稻栽培浅说.四川大学农学院,四川省建设厅,1939.

11 杨开渠.稻秧苗露地越冬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学农学院,1940.

12 杨开渠.水稻扦插繁殖研究.新农林,1941,1(3、4、5

主要成就

4

弃工学农,献身农业教育科技事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渠流亡到日本,他根据当时的局势经过反复思虑,确定了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原毕业于甲种工业学校电机科,读工科顺理成章,但一想到中国以农立国,而大街上都摆着洋米洋面,他逐渐深化了认识,认为开发祖国内陆广袤的土地,发展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根本,遂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农实科就读。回国后立即投入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当时,他认为改良作物品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而改进栽培技术则时间短、见效快。在浙江省自治专修学校他一面兢兢业业地教学,一面在从未种过双季稻的杭州试种双季稻,获得了成功。1935年,杨开渠一进四川,见那一弯一坝的冬水田没有利用,认为实在可惜!于是开发利用成千上万亩冬水田,提高稻谷产量便成了他的第一个研究课题。经过一番调查分折,他提出了改革稻田耕作制度,试验种植双季稻和旱稻的建议。从此,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水稻的研究上。研究内容极其广

人物轶事

5

杨开渠的业余生活有一大爱好就是养菊花,说他养菊如痴,爱菊如命也不为过,这在川大师生中是出了名的。杨开渠不断钻研,培植了许多菊花新品种,几乎每年都要在学校开办一次个人菊展。教授办花展,这在川大的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1948年校庆的一次校园菊展,正当秋风送爽、秋意渐浓的时节,杨开渠把自己精心培植的上百个品种几百盆菊花在川大图书馆前和荷花池畔展出,师生们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一些社会名流也慕名前来观赏,只见一些菊枝上挂着小纸牌,纸牌上题写着菊花的名称“西施浣纱”、“松林初雪”、“倒卷珠帘”、“野马分鬃”、“黛玉晚妆”、“绿窗纱影”、“风卷残云”、“二乔”、“邢夫人”、“Firstlove”、“墨菊”……这千姿百态、五彩纷呈的菊展,这趣味横生的花名,令观者过目不忘,学生们在几十年后谈起这番美丽的景象,仍然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1948年秋,杨开渠还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举办规模盛大的菊花展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