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隆简介

苏德隆,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全面阐明了钉螺分布的规律,提出“地域性防治血吸虫病”的对策,发明防血吸虫感染的“防蚴裤袜”和“防蚴笔”。他发现了江苏省启东、海门县等地肝癌发病率高与饮水有关。他倡导采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和现场研究,以解决流行病学的问题。他曾历次主编《流行病学》全国通用教材,曾被授予国际流行病学会名誉会员。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苏德隆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6年7月9日

逝世日期1985年4月3日

职业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学家

毕业院校国立上海医学院

主要成就提出“地域性防治血吸虫病”对策 发明“防蚴裤袜”和“防蚴笔”

人物简介

2

医学教育家,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流行病学奠基人之一。中共党员。1979年1月~1984年6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1927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医预科,修学3年,后转入国立上海医学院读本科。1935年毕业。1944年留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卫生学院,获公共卫生硕士学位。194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发现了一种具有强力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命名为微球菌素。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被接受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微生物学会会员。

人物概述

3

苏德隆(1906年~1985年),男,南京市人,汉族。医学教育家,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流行病学奠基人之一。中共党员。1979年1月至1984年6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

苏德隆1927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医预科,修学3年,后转入国立上海医学院读本科。1935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44年留学美国霍普京斯大学卫生学院,获公共卫生硕士学位,194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发现了一种具有强力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命名为微球菌素。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被接受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微生物学会会员。

历任上海医学院微生物科主任、公共卫生科主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卫生系主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血吸虫防治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国务院第一届学科评议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组)成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华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

求学任职

4

江苏南京人,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民国31年赴印度孟买霍布金斯细菌研究院进修鼠疫防治学。两年后又赴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卫生防疫学,获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民国36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解放前夕回国,继续任教于医学院。解放后,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主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郊区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国际流行病协会名誉委员等职。

学术研究

5

苏氏毕生致力于流行病学研究,既重视理论,又崇尚实践,经常深入现场,分析研究,独立思考,创建颇多,多次受到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接见。50年代,阐明人尿中尿素分解产生的氨能杀死血吸虫卵;首创“低线法”筛选灭螺药物,并创立地域防治血吸虫病的理论,提出“毁其居,灭其族,防止其流入”的城镇灭螺方针。60年代,发表《钉螺的负二项分布》,全面阐述钉螺分布规律,《中国血吸虫病生态学》首创生态学灭螺方法等。1972年开始研究肝癌病因,翌年,提出改水防癌的意见,并进一步开展饮水与肝癌的实验研究,提示肝癌可能与有机氯农药有关。1973年上海地区皮炎暴发流行,病因众说不一,他带领调查组深入现场,查明桑毛虫身上的毒毛是流行性皮炎的病因。经过长期实践,认为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态学与防治对策的一门科学,不应以研究传染病为限,主张采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现场和实验研究,并创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解放以来,先后发表论文百余

人物历程

6

1906年7月9日 生于南京。

1935年 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5—1938年 任上海医学院助教兼上海医学院上海颛桥卫生所医师。

1938—1941年 任国民政府卫生署医疗队防疫大队长。

1941—1942年 任贵阳卫生人员训练所教务长。

1942—1943年 在印度孟买霍普金斯细菌研究所进修鼠疫防治学。

1943—1944年 任上海医学院(重庆)副教授。

1944—1945年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获公共卫生硕士学位。

1945—1948年 英国牛津大学病理研究所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8—1985年 任上海医学院教授,流行病学教研组主任,公共卫生系主任,副院长,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

1985年4月3日 在上海逝世。

生平经历

7

苏德隆,1906年7月9日生于南京。在家中他是长子,还有四个弟妹。其父母都是基督教徒,父亲没有固定职业,有时看守及打扫教堂,间或以卖糖果等小生意维持全家的生活。苏德隆从小勤奋好学,但父母只能供他读完小学。以后他就在一所免收食宿费的教会中学就读至中学毕业。后来他和弟妹们相继失学,他除帮助父母摆摊卖糖果,以求生计,并辅导弟妹学习外,便自修学业,经常在油灯下学至深夜。由于母亲体弱多病,使他萌生了学医的念头。1927年,他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预科。由于他的学习成绩优异,从第二学年起,便获得免交学费的奖励。以后他又升入国立上海医学院读医学本科,其生活零用费用全靠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的收入来维持。他艰辛地读完了8年的医学课程。1935年大学毕业时,苏德隆的学习成绩全班第一,获得了金质奖章。在学期间,他还表现出了卓越的科学研究的才能,颇得教授们的赞赏。在分配工作时,当时的院长颜福庆举荐他到上海郊区颛桥

钉螺生态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国家变了样。特别使他高兴的是人民政府把“预防为主”定为国家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当时,驻沪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正遭受血吸虫病的威胁。苏德隆作为一名预防医学工作者,深感自己有责任为此尽力,于是连夜写了一份长长的报告给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提出了自己防治血吸虫病的看法和建议。报告很快得到批复。1949年12月24日兵团司令员宋时伦召集上海医务界领导人士开会,宣布成立“沪郊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并委任苏德隆为副秘书长。他积极参加了动员和组织上海、沪宁、沪杭一带广大医务人员投入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不久,感染血吸虫的战士们全部治愈,开赴了抗美援朝前线。为此第20军授予苏德隆“名誉教育主任”的荣誉称号。

中国30余年的血防经验证明,消灭钉螺是消灭血吸虫病的关键。化学灭螺是重要方法之一。苏德隆研究化学灭螺直至去世前从未间断。从实验室的药物筛选至中型试验,以至现场试验,他都亲自参加。他首创了

提出新假说

9

肝癌在启东、海门县一带发病率甚高。以前,人们对癌不知其病因,无从着手预防,人心惶恐,谈癌色变。1972年苏德隆开始涉入肝癌病因研究这一领域。

他长途跋涉,历经海门、南通、如东、启东等地,调查长江水系分布与肝癌的关系。已年过6旬的苏德隆骑着自行车外出调查曾跌倒在河边。他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肝癌发病率、死亡率与饮水类型的关系。他发现饮用沟、河地面水的居民肝癌发病率、死亡率,远远高于饮用井水和深井水者。

1973年,启东县采纳了苏德隆改水防癌的意见,大力提倡饮用井水、深井水。一段时间后,改用井水的居民肝癌发病率有停止增长之势,而邻近的海门、南通和如东等地肝癌的发病率仍在继续增长中。

由此,在1975年他提出饮水与肝癌发病有关的病因假设。他根据乙型肝炎感染标记检验结果发现,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的人群中,肝炎感染标记携带率是一致的。肝癌发病率高低不同的人群中,霉变食物(黄曲霉)的摄入量没有显著差异。苏德隆不相

流行病学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一些研究人员在流行病学学术观点上,受苏联的影响很大,把流行病学的全部内容归结为“三环节”、“两因素”,这样一来就束缚了流行病学的发展。

1963年,苏德隆主编《流行病学》全国教材,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流行病学学术观点。此后,在流行病学领域中,他一直倡导采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现场和实验研究以解决流行病学问题的观点。

苏德隆长期从事防疫工作,他曾在美国学习了流行病学理论,又在英国学习了实验医学和统计学。这些理论、经验汇集在一起,使他有可能采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现场和实验室研究,以解决流行病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自己的理论体系。他认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态学与防治对策,流行病学研究从传染病发展到各种疾病,从定性的研究发展到定量的研究。

流行病学观的特点

11

苏德隆流行病学观的第一个特点是,继承了马克西提出的流行病学研究疾病频率与分布的定义,又进一步提出用生态学的研究来解释疾病的频率与分布。他认为疾病的生态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何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

苏德隆流行病学观的第二个特点是,高度重视数学与统计学方法。他认为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统计学是研究流行病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1950年,他本人就修正了里德·弗罗斯特(Reed-Frost)数学模型,认为应将易感人数减去免疫人数再乘以有效传播率。他提出钉螺的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表明钉螺分布有聚集性。他又证明钩虫病未治愈率按指数曲线下降,趋向于零而难以达到零。如果将其推广到除害灭病方面,则是一切病害均难彻底根除,对待病害必须坚持“反复斗争”,否则会“死灰复燃,前功尽弃”。

苏德隆流行病学观的第三个特点是,严密的逻辑推理。流行病学主要采用观测法,并将有关病因、人群、环境等多方面观测结果

主要论著

12

1、苏德隆.近年血吸虫病研究之进展.中华医学杂志,1950,36(1)35—50.

2、苏德隆.化学灭螺在预防血吸虫病上的地位.中华卫生杂志,1954,2(2)81—94.

3、苏德隆.人尿杀灭血吸虫卵的研究.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1955249.

4、苏德隆.嘉兴河岸夏季钉螺分布的观察.中华卫生杂志,1955,3(3)179—186.

5、苏德隆.数种胺化合物杀灭血吸虫卵作用的比较.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1956,147.

6、苏德隆.钉螺对光之反应.中华卫生杂志1957,5(3)137—141.

7、苏德隆.温度对钉螺生活起居的影响.中华卫生杂志,1957,5(4)196—202.

8、苏德隆.痢疾噬菌体究竟有无治疗和预防痢疾的作用.中华卫生杂志,1957,5(4)304—306.

9、苏德隆.利用人尿迅速杀灭虫卵的研究.中华卫生杂志,1957,5(1)10—24.

10、苏德隆.杀灭尾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