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泉简介

张礼泉(1882-1964),字励存,广东省惠阳县县城(今惠州市桥东街)人。他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自幼酷爱习武,7岁起先后跟随东江一带的林石、李蒙及林合等名师学武。1900年,张礼泉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

目录

  • 1
  • 2
  • 3
  • 4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张礼泉

别名励存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惠阳

出生日期1882

逝世日期1964

职业武师

主要成就为中国革命做出点滴贡献

人物简介

2

张礼泉(1882-1964年)出生于惠州一个小商人家庭,在当时穷文富武的传统影响下,七岁起便随东江一带张礼泉

1911年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张礼泉便是参与者之一。而后,他还在广州安怀里(现海珠区)设立《励存国术社》授徒。据称,其时他用白眉派武功折服广州武术界,但也招致一些人的嫉妒,买凶要刺杀他。不过,七八名持枪械的杀手被他一一击败,还有几名来不及逃跑的被闻讯而来的军警当场缉捕。这件事情,被当时广州的报纸作为头条新闻报道,称张礼泉为“东江猛虎”。

张礼泉还曾在黄埔军校和“南天王”陈济棠将军设立的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燕塘军校)教授武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号召门人投身抗战,以武报国;抗日战争结束后他还曾担任广东省谍报机关的武术教官。1949年初,张礼泉偕同家人和部分弟子移居香港。

“北有孙玉峰,南有张礼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礼泉与林荫堂、林耀桂、黄啸侠、赖成己等齐名,并称“南方五虎将”。张礼泉除擅长白眉

生平事迹

3

惠州市区桥东街道办事处桃园社区附近,有多所学校,周围都聚集了不少专门做学生生意的小卖部。狭窄的街道,一到放学时间就显得特别热闹。经过桃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指点,记者终于穿过这里的多条弯弯的小巷找到张礼泉曾在惠州居住的地方———桃子园。

“说起桃子园,在桥东水东东路居住的老惠州人就有印象,这里是前清咸丰年间驻九龙协合御封威武将军、惠州晚清书画家张玉堂的故居。”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林慧文告诉记者,桃子园主体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光绪二十年重修。桃子园建筑由中心桃子园、小桃源、狮子亭、将军第及多种园林景观组成,曾并保存了很多名人题刻。不过,大屋在抗日战争中曾被日本人放火烧掉,里面很多珍贵文物和照片被付诸一炬。

靠近桃子园大门,记者就注意到,宅门上方有江逢辰题额(石刻),上面的字迹还清晰可辨。不过,走进里面一看,园林如今已显得很破落,范围大大缩小,早已难见昔日的

生平轶事

4

7岁那年,张礼泉便送他随乡间的拳师学武,从而引起张礼泉极大的兴趣。从此,他学拳习武不辍,先后拜东江一带的林石、李蒙及林合等名师学武。

张礼泉拜竺法云禅师学习白眉拳,以身为白眉派传人为荣,但对初学之三派师传亦未敢忘恩。为方便门人习练,张礼泉选其所传之最好武术纳入教材中,保留原有之招式,但身、手、腰、马及发劲方面则以白眉拳的心法加以适当的改良。故此白眉一派之拳术,有其正宗的“直步标指”、“九步推”、“地煞”、“十八摩桥”、“黐粘拳法”、“空手入白刃”及“猛虎出林”,亦有李义所传之“三门拳”,林石所传的“十字扣打”及林合所传的“鹰爪黏桥”。

其后,张礼泉更将各派之精要汇集,创编一套“四门八卦”。在实践练习方面,更编成了一套对拆称之为“脱跳拳法”使学者由浅入深。武器方面亦以同一宗旨,有白眉本派之“大阵棍”、“柳叶双刀”、“回环双拐”、“对拆棍”、“青龙剑”、“飞凤双刀”、“青龙偃月刀”、“软鞭”及“方天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