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炳(1833-1910),字从周,谥号壮勤,清末阜阳县(今颍东区枣庄镇)人。少有大志,爱研兵法,常以无钱读书为憾。程文炳飞黄腾达后,就想到光宗耀祖。做了湖北提督,他就在城东南乡中流村(今袁寨村)择风水宝地,修建了庄园;做了福建提督,就在颍州府鼓楼东侧耀眼处大建宗祠。(阜阳县志470面记载)官至长江水师提督。曾国藩称其“有古仁将之风”。《清史稿》有传。
目录
- 1
- 2
- 3
- 4
程文炳(1833-1910),字从周,谥号壮勤,清末阜阳县(今颍东区枣庄镇)人。少有大志,爱研兵法,常以无钱读书为憾。程文炳飞黄腾达后,就想到光宗耀祖。做了湖北提督,他就在城东南乡中流村(今袁寨村)择风水宝地,修建了庄园;做了福建提督,就在颍州府鼓楼东侧耀眼处大建宗祠。(阜阳县志470面记载)官至长江水师提督。曾国藩称其“有古仁将之风”。《清史稿》有传。
中文名程文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阜阳枣庄镇
出生日期1833年
逝世日期1910年
职业爱国名将,长江水师提督
字号从周
谥号壮勤
程文炳(1833-1910),字从周,谥号壮勤,清末阜阳县(今颍东区枣庄镇)人。少有大志,爱研兵法,常以无钱读书为憾。11岁时因家无隔夜粮而辍学。14岁时经人介绍进颍州城为人帮工。17时应募入颍州府衙乡团当兵,知府才宇和见他身材魁伟,足智多谋,并给守兵200名让他带领;后被驻守颍州的袁甲三看中;收为马队选锋,后升为守备。因剿捻有功,同治二年(1863年)补为潜山游击,带2000人驻守蒙城;同治四年擢为贵州清江协副将,统15000人,仍驻守皖北;同治十二年被皇帝加封为九江总兵;光绪九年(1883年)迁湖北提督。中日战争起,奉诏驻守张家湾,迁福建提督。光绪二十六年,节度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勤王师,次年升长江水师提督。宣统二年(1910年)病死于水师提督住所,卒年77岁。程文炳飞黄腾达后,就想到光宗耀祖。做了湖北提督,他就在城东南乡中流村(即今袁寨村)择风水宝地,修建了庄园;做了福建提督,就在颍
分类程文炳研究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末大吏程文炳”就进入了我的研究视野。也许是天意使然,也许是机缘巧合,2002年我被派到程文炳原籍、出生所在地的颍东区工作,开始有了“近距离”的接触,特别是在支持帮助文化部门申报“程文炳大院”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所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史料搜寻的过程中,又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于他作为一代历史名人、爱国将领的形象,亦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程文炳,字从周(1834-1910)清末安徽颍州东柳沟邨(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枣庄镇童庄行政村后海子自然村)人。行伍出身,战功卓著,累官至九江镇总兵、湖北提督、福建陆路提督、长江水师提督,援资政大夫,建威将军。程文炳治军严明,却不滥杀无辜。曾公然拒绝曾国藩“杀俘”命令,反为其所赞有“古仁将之风”。在光绪十年(1884)和光绪二十年(1894),中法、中日战事之期,严防内海与护卫京畿,皆为中流砥柱;特别是中日甲午之战中,他力主抗战
程文炳宅院位于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是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所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院进落,清题建筑为两层楼房,门窗雕几何图案,变化丰富。左右回廊贯通前后院落,整个建筑群内,砖雕、木雕、石雕点缀得体,错落有致,技法精湛。
程文炳宅院原有房屋100多间,解放后被收归公有后一部分被改造成粮站,一部分改办幼儿园,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现保存完好的还有50余间。根据“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原则,2004年4月颍东区人民政府将程文炳宅院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投入部分资金,将幼儿园搬迁出程宅。堂楼现存的北宅为传统的四合院,正房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东西两面的厢房为平房,南面是门庭,由此门经南宅直通程家大院的跑马门楼,北宅及东西厢房的花窗经历百年风雨,依然完整精美,像这种具有江南风格的民居在皖西北是独有的。中方内部结构颍东区人民政府根据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