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贞简介

姜玉贞(1894—1937),字连璧,菏泽城东辛集村人。1913年在陕西招兵站报名参军,不久陆续升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北伐战争胜利后,姜玉贞入中央军校学习。毕业后任山西陆军第三团上校团长。1934年任国民党晋绥军第一九六旅旅长,奉命北上抗日,驻防雁门关一带。1937年9月29日越口被敌攻陷后,平型关撤守,姜玉贞奉命死守原平,时限7日。10月1日,日寇由代县南下包围原平,双方在城外展开激战。在兵力极端悬殊情况下,姜玉贞部遭重大伤亡。奋战7日后,又奉命死守3日。姜玉贞说道“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由于日军飞机大炮的轰击,伤亡惨重。日军趁机突入原平。姜玉贞率残部与敌人在城内临街对峙,展开巷战,肉搏厮杀,不幸壮烈牺牲,时年43岁。姜玉贞牺牲后,国民政府授予一九六旅荣誉称号,并追赠其为陆军中将。1979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姜玉贞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目录

  • 1
  • 2
  • 3
  • 4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姜玉贞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菏泽

出生日期1894年

逝世日期1937年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国民党中央军校

信仰三民主义

字连璧

人物生平

2

姜玉贞出身贫苦,自小养成了勤奋勇敢的习性。1913年,陕西督军陆建章招兵,姜玉贞应征入伍,编入商震团。1916年秋,跟随商震投奔了山西督军阎锡山。1917年毕业于山西陆军第一旅干部学校。历任排长、连长和营长。北伐战争后,姜玉贞入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学习,结业后任山西陆军第三十二师第三团上校团长。1935年授陆军少将。抗战开始后,又晋升为晋绥军六十六师一九六旅旅长,驻防山西阳泉,兼任石太铁路修防司令。

1937年9月,姜旅开赴抗日前线,受命坚守原平7天。10月1日,日军由代县南下包围原平,在城外激烈的争夺战。姜玉贞白天亲临第一线指挥,夜晚巡视战地,鼓励官兵杀敌报国。有时亲率小股部队进行夜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在双方兵力武器装备极端悬殊的情况下,姜部城外部队遭到重大伤亡,后撤入城内固守。10月8日,日本侵略军调集飞机、大炮反复向原平城内轰炸,守军伤亡惨重。日本侵略军用重兵突破南门,攻入城内。姜

主要事迹

3

姜玉贞出生在山东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世前父亲就病死了,是母亲艰难地把他抚养成人。自幼生活的艰辛,培养了姜玉贞倔强的性格。他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认为要摆脱困境就只能去当兵。1913年,陕西方面来招兵,他报名作了一个“备补兵”。以后这支部队几经周折,投靠了山西督军阎锡山。

姜玉贞在部队中军事训练刻苦认真,又勇于吃苦,赢得了长官的赏识,先后送他到山西陆军第一旅干部学校、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受训,毕业后在晋军中服役。他在作战训练中才干高超、吃苦耐劳、爱护士兵,深得士兵的爱戴和长官的重用,被逐级提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姜玉贞随晋军参加了几次大战,每战必亲临前线,身先士卒,曾在一次战斗中因胸部中弹,割去一叶肺。由于他英勇善战,在晋军中获得了“猛将”的称号,并被晋升为第六十六军第六十五师第一九六旅旅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姜玉贞撇下

人物纪念

4

1938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赞扬姜玉贞等人“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当时的国民政府也予以明令褒扬“查姜玉贞久历戎行,夙称忠勇。此次奉命抗战,苦战经时,坚守围攻,竟以身殉,眷怀忠烈,轸悼实深,应以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饬军政部从优议恤,以彰忠烈。”

姜玉贞旅长壮烈殉国后,全国各地均以不同形式进行悼念。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赞扬姜玉贞等“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国民党政府也予以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中将。

1979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姜玉贞为革命烈士。烈士的家乡辛集为姜玉贞将军建造了纪念碑,供人们凭吊。山东省菏泽市烈士陵园中奉有遗像。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