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敬铭简介

温敬铭(1905——1985),小名喜太。河北蠡县人。7岁即习武。1929年考入北平宪兵司令部任武术教官。1930年调任山西太原军官教导团武术教练。同年在其师罗大枪资助下,参加南京中央第二届国术大考,取得短兵器(刀、枪)第二名。,罗、温师徒两人受聘入中央国术馆。1936年,与张文广被选派为参加德国柏林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观摩代表。经两人多次要求,终于在大会上表演了中国武术,后又在柏林及其他城市表演多次,由此名声大震。当时在德国进行考察的郭沫若、冯玉祥、李烈钧等也观看了表演,李烈钧还对其赋诗赞赏。新中国建立后,任武汉体育学校教授,为国家级武术裁判员。1956年武汉市国术委员会改为武汉市武术指导小组,温为15位成员之一,他团结全市老拳师和武术爱好者开展拳艺研究交流活动。举办全市性的武术表演与比赛,促进了全市武术的普及和提高。在体院任教期间,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编写教材,传授技艺,培养不少武术英才。曾当选为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1985年6月27日八十寿辰时,湖北省人民政府赠其“一代武宗”金字大匾一方。

目录

  • 1
  • 2
  • 3
  • 4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温敬铭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蠡县

出生日期1905

逝世日期1985

武术生涯

2

1932年,年仅二十八岁的温敬铭报考了位于南京的全国最高武术机构中央国术馆。

中央国术馆的演武厅气象森严。温敬铭一声暴吼,绰枪上阵。初生之犊本不知畏惧为何物,架式一拉开,功夫深浅就有目共睹了。一杆长枪在温敬铭手中如疾风卷地,如紫电经天。蓄了十几年的锐气,攒了十几年的武艺,面对武术界的名公巨卿,温敬铭没有丝毫的畏惧,把国术馆的拼花地板跺得咚咚响。满场先是肃然,接着便哗然。连一直板着脸孔不苟言笑的张之江考官也微微颔首,拿起几案上的狼毫笔,在考生名单上打了个勾。温敬铭被录取为一等练习员!

温敬铭的职业武术家的生涯从此开始。同年,他参加了那时的第五届全运会。一场精微独到的剑术表演,夺取了全国短兵第二名。接着在二届国考中又以枪术获长兵乙等奖。枪乃长兵之帅,剑为短兵之王,温敬铭能长善短,枪剑之术均臻上乘,一时成了武坛上颇负时誉的新星。

三十年代,温敬铭轻取国士称号,但他却更加谦逊勤勉了。置身于中央国术馆这个

学为人师

3

1946年,温敬铭夫妇却在当了6年武术教师后,被学校以年纪大、不适合再搞体育为由解聘了。解放后,出于对武术的热爱,他们又重拾教鞭,用自己的养分哺育着棵棵幼苗。1955年,温敬铭走进了武汉体育学院并担任副教授。随后,刘玉华也进入了武汉体育学院,成为一名光荣的武术传播者。现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他们的学生,其中有的成为高等学校的教授,有的在各级体育机构任职,有的分配到各运动队、研究所任总教练、教练和研究员。我校武术学院院长曾于久教授、国家级武术教练吴彬等都是温敬铭的学生。

奥运情缘

4

柏林奥运会上的国术表演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欧洲人心目中,中华民族还只是东方大陆上一个遥远、古老而乏味的谜。愚昧,贫困,病弱,低能,似乎这几个字就足以把那个四万万之众的黄皮肤种族概括无遗了。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中,中国代表团的武术表演仅有二十分钟。短短的二十分钟之后,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称中国武术有“了不起的体育价值、艺术价值、国防价值!”

特别是温敬铭和张文广呼啸上阵,演出了空手夺枪。九尺银蛇在张文广手中上突下刺,左挑右点,步步攻心,枪枪锁喉。温敬铭则赤手空拳,在舞枪如风,落枪如雨的对手前翻滚跳跌,闪展腾挪,每每让银枪擦身而过……一双双蓝色、灰色、褐色的眼睛瞪圆了,惊呆了;一张张深目巨鼻,傲慢冷漠的脸孔变色了,动容了。

温敬铭和身怀绝技的同伴们,第一次在国际体坛上显示了中华武术的赫赫声威。灿烂的民族体育之花,聚巨着古老神州的灵秀之气,喷薄着东方的力和美,轰动了早期奥林匹克的大雅之堂。中国武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