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仙简介

九岁随养母习弹词。十五岁后在浙江一带演出。建国后,任上海评弹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

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徐丽仙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928年

逝世日期1984年

职业演员

代表作品《徐丽仙唱腔选》

个人简介

2

徐丽仙(1928—1984),女。苏州弹词女演员。江苏苏州人。九岁随养母习弹词。十五岁后在浙江一带演出。建国后,任上海评弹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在“蒋调”、“徐调”基础上创“丽调”。擅演曲目有《罗汉钱》《新木兰辞》等。有《徐丽仙唱腔选》。

艺术经历

3

本姓徐,幼被普馀社钱家班班主钱锦章收为养女,由养母教唱弹词及京戏、小曲。11岁起即随养母在茶楼、酒馆卖唱。15岁取艺名钱丽仙,与师姐拼档弹唱长篇弹词《倭袍》《啼笑因缘》。1949年钱锦章被人民政府镇压,徐丽仙恢复本姓,与女徒包丽芳拼档演出《啼笑因缘》《刘胡兰》等书目。

1953年春,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一度与姚荫梅拼档演出现改编的长篇弹词《方珍珠》。

1954年与刘天韵拼档演出长篇《杜十娘》《王魁负桂英》及《三笑》。

1956年曾以《情探·梨花落》选曲赴京参加全国音乐周演出。

1959年改任上手,与张维桢拼档演出长篇弹词《双珠凤》。

1963年后又与周云瑞拼档演出周改编的长篇《丰收之后》。

1977年因患舌癌辍演,治病期间仍以极大毅力,继续谱唱新作,灌录唱片。

1981年左右并曾多次抱病登台演唱。

演出剧目

4

徐参加过《罗汉钱》《刘胡兰》《猎虎记》《王佐断臂》《杨八姐游春》《王魁负桂英》等多部中篇的演出,其所谱唱书中唱篇,不少成为了长期演唱的保留节目。,并演出过短篇《错迸错出》选回《拘头庄》《小二黑结婚》等。

其代表作有《新木兰辞》《情告》《阳告》《六十年代第一春》《见到了毛主席》《年青妈妈的烦恼》《全靠党的好领导》《饮马乌江河》《黛玉葬花》《望金门》等,不下30余支。

艺术成就

5

徐于20世纪50年代初,形成风格鲜明的流派唱腔“丽调”。初以柔和委婉,清丽深沉为特点。之后,结合谱唱各种历史、现代题材的唱词,对唱腔、曲调作了很大的革新和发展,增加了明朗刚健以及流利欢快的一面。她并为毛泽东、叶剑英等诗词谱曲,获得一定成功。“丽调”对弹词音乐的发展,以及弹词女声唱腔与演唱方法,都有卓著的贡献。《徐丽仙唱腔选》由杨德麟记谱、整理,上海评弹团编,于197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徐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理事。

艺术追求

6

徐丽仙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在评弹界是早有传闻的。据评弹界前辈刘天韵、周云瑞介绍,徐丽仙利用洗衣服的时间背诵唱词,经常钻进公园的僻静处所,独自模仿角色的虚拟动作。为了艺术,她虚心向同行和专家学习。平襟亚先生曾经谈到,1954年徐丽仙正和刘天韵搭档,在仙乐书场弹唱长篇《杜十娘》和《情探》。那时徐经常在上午出入平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专门请这两部书的作者平先生讲解唱词的含义。上面提及的“天昏昏、地沉沉”和“梨花落、杏花开”两段唱词就是经平先生逐字逐句详细讲解后,徐丽仙仔细领会,分段哼唱定腔,再和刘天韵、周云瑞等共同加工而成的。有的时候,徐丽仙还邀同精通音律的周云瑞带上琵琶、三弦来到平家,对业已初步定腔的唱段,再边唱边征求意见。逢上白天无日场演出,她会花上整整一天功夫,不断揣摩唱词意境和人物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哼唱,仔细修改,寻求最贴切、动听的旋律。每逢这时,座上客中有陆澹庵(评弹《啼笑因缘》的第一位编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