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池,中国著名开国少将,金寨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化大革命”期间,曾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虽体弱多病,仍于1969年底被强迫“疏散”到河南新乡等地流落8年。1977年回北京,并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88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目录
- 1
- 2
- 3
- 4
- 5
曾宪池,中国著名开国少将,金寨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化大革命”期间,曾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虽体弱多病,仍于1969年底被强迫“疏散”到河南新乡等地流落8年。1977年回北京,并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88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中文名曾宪池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88年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
籍贯安徽
性别男
政党中国共产党
曾宪池,金寨县南溪镇人,1910年9月出生于丁家埠一个三代苦力工人家庭。曾宪池3岁时便跟随母亲、姐姐靠讨饭度日,10岁时给地主放牛,14岁就在丁家埠水码头当苦力工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班长、排长、连指导员,总医院第二分院组织干事、股长,第三十三军九十八师二七二团政治指导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营副教导员、补充团营教导员、随营学校保卫科科长,抗大第六分校保卫科科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保卫科科长,第七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独立第七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军区交通处政治委员、军法处处长,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解放军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治委员。
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原政治委员。 曾宪池同志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军分区副政委、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宪池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长期从事保卫工作和军分区的领导工作,作战英勇顽强;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豫北战斗和解放新乡的战斗。
全国解放以后,他为防化兵院校、科研单位的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曾宪池因病于1988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
曾宪池于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农民协会。1929年5月6日,在南溪参加了立夏节起义。曾宪池被任命为赤卫队排长。起义胜利后,他率领赤卫队镇压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开仓分粮,救济广大贫苦农民。
1930年1月,曾宪池报名参加了红军,在红三十二师师部通讯队任班长、排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曾宪池奔袭罗田,连战连捷,歼灭了大量敌人。此后,又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在历次重大战斗中,他率领通讯排出色地完成了传达命令、传送战况和情报等通讯任务。
1932年8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曾宪池调任独立第四师炮兵连指导员,率部随师主力在冯寿二、冯秀铎、七里坪、河口等地,与“围剿”之敌浴血苦战。10月,他调至七十三师政治部任宣传队长,随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战胜山川险阻,胜利进入川北。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曾宪池参加了反敌“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
1962年,曾宪池出任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委,十分重视团结知识分
子工作。他说团结不好知识分子,特别是老知识分子,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政治工作的失败。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一位女研究员,原籍台湾,剑桥大学毕业,因对她的社会关系看得过重,她一度要求调走,曾宪池为她调整了住房,配备了科研助手,使她安下心来。有一位副研究员,原来是国民党兵工署化学兵司少将司长,参加革命后担任二野特纵高级参议,调防化学兵工作后,转业为职员,思想上比较苦闷。曾宪池向他表示不把他当作旧军官看待,鼓励他大胆工作,使他很受感动。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