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干地支的起源

寅的方位为正月;商朝是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正月,称建丑;周代是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月,称建子。秦代和汉初曾以农历十月为年头,自汉武帝执行元始历以后,历代一直以农历正月(建寅之月)作为年头。

干支编年,自东汉章帝(公元85年)颁布以后,一直到清朝都用干支编年。我猜测干支编年应该非常晚在商朝,由于十二地支就是十二星宫,太阳分布十二宫曾经在商朝乃至夏代就有了。按照易经法术古籍的记载,则是黄帝时期的产物。《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就以干支记录年代日时,我预言《黄帝内经》成书的年代不久会被考古或史志证明将比年龄更早,可能真恰是黄帝时期的。

 占星术起源于中国的证据被发现

普通觉得占星术起源于巴比伦或古印度,李守力近年查阅了大量文史考古资料,结合本人的易理感悟,发现西方占星术应该是中国人发现的,而且星命学发展到商朝曾经是成熟时期。凭据经历记载中国星命学早在黄帝、尧、舜时代,即有星象之官以观天文而正人事。尧典曰:“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舜典曰:“载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在中国商朝,天文星象曾经十分蓬勃,从刻在甲骨文上的六十甲子可以得到证明。

这块商朝的甲骨文上刻有

01 甲子 13 丙子 25 戊子 37 庚子 49 壬子

02 乙丑 14 丁丑 26 己丑 38 辛丑 50 癸丑

03 丙寅 15 戊寅 27 庚寅 39 壬寅 51 甲寅

04 丁卯 16 已卯 28 辛卯 40 癸卯 52 乙卯

05 戊辰 17 庚辰 29 壬辰 41 甲辰 53 丙辰

06 已巳 18 辛巳 30 癸巳 42 乙巳 54 丁巳

07 庚午 19 壬午 31 甲午 43 丙午 55 戊午

08 辛未 20 癸未 32 乙未 44 丁未 56 已未

09 壬申 21 甲申 33 丙申 45 戊申 57 庚申

10 癸酉 22 乙酉 34 丁酉 46 已酉 58 辛酉

11 甲戌 23 丙戌 35 戊戌 47 庚戌 59 壬戌

12 乙亥 24 丁亥 36 已亥 48 辛亥 60 癸亥

下面我们把核心密集于十二星宫理论

 我们可以大胆得出一个论断十二星宫的时间分别与商朝相像,古代称十二行宫,又称月将。而且星宫符号果然有一半以上与甲骨文的写法类似。这说明早在商朝或商朝过去,东西方就存在文明交换,极有可能西方的占星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天干地支历法的来历?

节气历或中国阳历。它是一种用60组各不相像的天干地支标记年代日时的历法。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编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片面组成。它以立春为年头,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来年,一节一中为一个月。由于60干支以甲子为首,所以干支历又称为甲子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古称十日,十二支古称十二辰。干支这个名称,在东汉过去是没有的。关于干支的起源,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史书《世本》中曾有如许的记载“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隋朝《五行大义》也记载有“(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大桡”,史籍记载是黄帝的史官,《吕氏年龄·尊师》“黄帝师大挠。”近代学者对干支的起源做过一些研究和论证,还没有一个切当的定论。

十天干以甲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干,双数序列为阴干。十二地支又以子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支,双数序列为阴支。十干和十二支按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则顺次相当,组成记录干支历的60个基本单位

干支表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

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纪日是现今经历上非常长的纪日法,据考从伏羲氏就开始有建立,从中国古代的夏朝就曾经开始使用。殷墟甲骨卜辞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但因质料的缺失,我们并不能完备串联到商朝的干支纪日。后来延续的纪日干支是凭据古代经历典籍《年龄》中所记载的日食时间,即从年龄时候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开始起算至今的。

天干地支是怎样来的?非常早起源哪个朝代?

天干地支是我们上古时代的先人的功绩创造。时间应该不晚于西周。笨想,周文王演周易,他已用到天干地支,那就说明在他以前曾经有了天干地支。

中国干支编年法起源于什么时候,何人建立?

干支编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现实是抽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畅于东汉以后。有人觉得中国在汉武帝过去用干支编年。,这就是太岁编年,用太岁所在编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此时,干支编年也有使用,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元始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元始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元始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由此知,西汉时期的干支编年存在与太岁编年转换的一些杂沓。到东汉时,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编年和干支编年在太始二年表面同样。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命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编年。今后干支编年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杂沓。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日的阐扬方式传递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朝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何人建立,已无可考。

易经入门,周易占卜,易经算命,易经算卦,周易八卦,易经64卦,周易预测,周易六爻,易经万年历,周易解梦